負責人額頭冒了一層冷汗,連聲道歉,“這個真的只是意外,我們舉辦各種演出十幾年了,從來沒發生過舞臺燈架倒下來的情況。”
“你的意思是,怪我們倒霉?”傅錦玉反問道。
“我不是這個意思……”負責人解釋道:“像這種行架搭設完畢后,必須通過驗收才允許其他人員入場。當時驗收的時候我也在,真的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傅錦玉不想聽他的借口,于是道:“現在事故已經發生了,我的藝人差點被砸死在臺上,我需要你給我一個交代。”
負責人立刻道:“我現在就去調查!”
本來傅錦玉和凌夕可以選擇回去,但是為了第一時間找到兇手的下落,她們選擇在現場等待。
由于這場事故,表演不得不中途結束,觀眾們在現場人員的指引下紛紛退場。不過,很快就有人把現場圖片發到了網上,在某些平臺還沖上了熱搜。
而任芷昔所在的公司也打來電話詢問情況,當得知凌夕沒有受傷后,提醒她明天還有綜藝要拍攝,不去的話要賠償違約金。
凌夕感嘆,“果然是萬惡的資本家啊!”
過了一會兒,負責人帶著調查結果回來了,對凌夕和傅錦玉道:“本來桁架的地腳是有移動支撐桿的,但是我們剛才檢查發現,支撐桿被收了起來,結果導致燈架右側的支撐腳側傾,最后坍塌。”
凌夕率先聽懂了他的意思,問道:“如果沒有支撐桿,僅靠桁架及燈光器材的自身重量來壓緊地面是遠遠不夠的。但是……支撐桿為什么會被收起來?”
負責人想了想,“支撐桿占據的體積很大,有可能是工作人員方便表演人員進出,所以把它收了起來。”
傅錦玉立刻道:“負責舞臺的工作人員有誰?把他們叫過來。”
既然已經確定是人為的,那么想調查還得從人身上下手。
過了一會兒,七八個工作人員被叫了過來。
負責人詢問他們每人今天的動態,以及是否注意過燈架的支撐桿。
其中大部分人都說沒有注意,只有兩個人聲稱他們看到時,支撐桿已經被收了起來,但是沒有在意。
負責人當即訓道:“你們發現支撐桿收起來了為什么不和我匯報?”
兩人紛紛喊冤:“我們哪里知道那支撐桿這么重要。”“是啊,我們也沒搭建過那玩意兒,哪能想那么多。”
負責人正要再罵,傅錦玉攔住了他,詢問那兩個工作人員:“你們是什么時候看到支撐桿被收起來的?”
一個工作人員回道:“現場有兩個舞臺,這邊表演完了,那邊正好開始。所以每個嘉賓唱完后,舞臺都有30分鐘左右的空窗期。我在前一個樂隊表演完后,去收拾了一下道具,差不多5點40分左右。”
另一個道:“我比他晚一點,我去的時候快6點了。”
傅錦玉聽到他們的回答,與凌夕交換了一個眼神。
任芷昔的表演時間被安排在了6點,前一個樂隊表演完的時間也正好是5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