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許是見青尋半天也不搭話,老婦人心中不悅,說完還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仿佛青尋做了天大的惡事。
青尋心中毫無波瀾,莫名覺得她說的話有些熟悉。
低頭看了看自己的穿著,料子并不好,各處都有些皺巴巴的,從原主的記憶里來看,這已經是他最拿的出手的衣服了,還沒打過補丁呢。
家中余錢倒是沒有,“您不若坐會兒,我去拿些吃的給您”
老婦人這才松了口氣,轉而又有些惱怒,說話也硬邦邦的。
“這兒日頭太大,我老婆子受不住,我去前邊兒的松樹林等你,你來了就去那兒找我”
青尋不置可否,看老婦人轉身后她也往家中趕。
青尋循著記憶打開了一個破舊的宅門,右側的屋子里傳來動靜,青尋上前對著木門微微一推,就見一名婦人正坐在灶前燒火,從鍋內的格子里傳來一陣谷米的清香。
“哎,你回來了?可見著菩薩了?”婦人說著站起來,準備打開蒸籠蓋子。
青尋搖搖頭,道:“不曾,已經日中了,恐怕不會出現了”
婦人也沒說什么,謠言不可信,她一直覺著菩薩不可能這么輕易見到,又看見青尋將柜子里的籃子翻出來,她疑惑的問,“你在找什么?”
青尋掂量著手里有些發硬的粗面餅子,又看了灶上的蒸籠,眼里閃過一絲莫名,接著便把幾個粗面餅子扔在了蒸籠上,蒸蒸總不會硬的磕牙了吧。
“沒事,一位乞討的老婆婆看著不好了,跟我討要吃的呢,我們幫她一把,昨兒的粗面餅子就不錯”
婦人聽罷點點頭,也不覺得自己都窮成這樣還去幫別人有什么不對。
婦人又看了看鍋里的饅頭,心軟道:“今兒我想著你也許能見到菩薩,特意蒸了幾個饅頭,要不你拿兩個給她送去吧”這話自是哄人的。
青尋悠悠一笑,溫和道:“不必,因我讀書才拖累家中至此,蒸的饅頭等會兒你和孩子一起多吃點兒,補補身子”
婦人聽了有些臉紅,抿嘴笑著,嘴里應了一聲:“誒,好”
雖然相公讀書使得家里拮據,但是他這份對自己和孩子的心一直都是好的,那再苦也是甜的。
餅子蒸的差不多了,婦人找了布袋來包上,青尋隔著布袋捏了捏,很是軟和,跟婦人說了一句就開門出去了。
青尋走在回來的路上,思量著該怎么改善改善家里的生活,原主齊浚今年也是而立之年了,卻仍舊是個窮秀才,家中的重要活計都壓在妻子沈氏身上,還有兩個孩子。
原主過于固執,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整日里就是讀書寫字做文章,也不曾找有進項的活計來做,日子能過下來還得多虧他有個賢惠能干的妻子,不過原主整體來說沒有什么大的毛病,家里的事也會搭把手。
才華人品都可,可惜了。
青尋一路思襯著,到了松樹林,一眼看過去,就見那老婦人正歪坐在一顆樹下,嘴里“哎喲哎喲”的叫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