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春祖上風光,到她這代雖已沒落,但父母都還愿意教她識字。雷明嫌棄自己的名字滿大街都是,陳秀春笑而不語,在紙上寫了雷生、雷光耀、姚英,再把筆遞給他:“你來寫。”
“寫什么?”
“想些什么寫什么。”
雷明寫了雷明,寫了錢,寫了陳家村上風塘,還有陳秀春看不懂的hello。陳秀春知道他跟自己顯擺洋文,便也測他個題目:“慧囡怎么寫?”
雷明寫了羅慧。
“我是說慧囡,”她糾正,“囡字怎么寫?”
雷明以為囡字是土話:“沒這個字。”
“怎么沒有。”陳秀春朝他比手勢,“一個口里一個女。”
雷明皺眉,照著寫完,這是口頭叫女兒的意思?難道口頭叫兒子就是口里有個男?
陳秀春看他自創的怪字,嘲笑道:“你個笨蛋。”
她拔掉他的筆:“趕緊去洗臉睡覺。”
雷明把紙一推,起身去院里打水,他回頭,看著奶奶對著那幾張紙出神,連拿出來的酒也忘了喝。
第二天一早,陳秀春從木箱里翻出泛黃的白圍裙和白手套,又把鉗子剪子和炸菜盒的模具洗凈晾干,把許久不用的小推車和小煤爐都拾掇出來。
兩天后,孫家村的戲場開了,陳秀春的油炸攤也擺好了。孫家村的祠堂是鎮里各村最大的,請上臺的戲班子也是最貴的。陳秀春的攤位靠著餛飩攤,既能做生意又能聽見喇叭聲鑼鼓聲。鼓點一密,她便知那武生在翻跟頭,鼓點一停,咿咿呀呀就是旦角在唱戲。戲到gaochao,祠堂外也圍滿了人,她個子矮,也不去爭,只和包餛飩的老板娘聊天。
等戲演完了,看客們魚貫而出,這時最忙的就是賣吃食的小攤。雞子粿那邊排起長龍,餛飩攤壓根沒座,陳秀春的油炸饅頭也生意紅火。提前炸好的饅頭得回鍋,她一邊翻動,一邊收錢,還要一邊剪開饅頭塞進油炸盒子和臭豆腐,壓根忙不過來。
心里正急得跟油鍋似的,忽聽一聲奶奶。
羅慧放了學和陳清娟來這買布料,買完又陪著她過來吃餛飩。陳秀春看見羅慧,眼前一亮,也顧不上寒暄:“好慧囡,過來幫我找個錢。”
“哦。”
羅慧應答,被陳清娟抓住:“誒,餛飩攤那可沒位子。”
“你先去吧,有位子了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