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署名。
落款,只有四個字。
“大夏憂民”。
這篇檄文,如同一道驚雷,在頃刻間引爆了整個上京城。
從清晨到日暮,無數的人,在傳抄,在誦讀,在議論。
酒樓里,一個年輕的秀才,站上桌子,含淚高聲朗讀著檄文。
周圍的聽眾,從一開始的驚恐,到后來的憤怒,最后,竟是滿堂的喝彩與悲泣!
軍營中,那些原本就對王莽之死心懷怨憤的將領,看到檄文中為王莽的“翻案”,一個個雙目赤紅,將手中的兵刃,捏得“咯咯”作響。
而更多的普通百姓,他們或許看不懂那些深奧的道理,但他們聽得懂“忠臣被冤”“史官受辱”的故事。
他們心中的那桿秤,開始劇烈地傾斜。
流言,如野火般蔓延。
民心,如潮水般涌動。
……
皇宮,御書房。
“砰!”
一個上好的青花瓷瓶,被夏啟狠狠地砸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臉色猙獰得如同地獄里的惡鬼。
他的腳下,散落著十幾張一模一樣的檄文。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根燒紅的鋼針,狠狠地扎在他的心上。
“大夏憂民……好一個大夏憂民!”
他咆哮著,聲音里充滿了無盡的憤怒,和一絲……連他自己都不愿承認的恐懼。
他感覺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座四面漏風的宮殿,無論他堵住哪個窟窿,都會有更猛烈的寒風從別的方向灌進來。
他拔掉了王莽,卻激起了軍方的怨氣。
他打壓了禮部,卻點燃了士林的怒火。
他動用了皇城司,卻發現自己的刀,也開始不聽使喚了。
而現在,這篇檄文,更是將他扒得體無完膚,將他最不愿示人的傷疤,血淋淋地暴露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他輸了。
在這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他被那個隱藏在暗處的敵人,逼到了懸崖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