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天的蔡縣令,晚上回到縣衙后,提筆給郡主寫了一封厚實的信。
……
“……并州旱災最為嚴重,百姓紛紛逃荒,餓殍遍野,赤地千里。易子而食的慘狀,比比皆是。臣聽饑民們說起,心中憤怒難當。如果朝廷上下一心全力賑濟,何至于此。”
“在上位者眼中,百姓到底是什么?甚至連牛馬都不如。”
“臣心中涌著一團怒焰,實在難平。臣知道郡主也無可奈何。南陽郡再富裕,也只是一郡,能做的事實在有限。不過,做了就比沒做強。”
“秦統領送來的九十二戶饑民,都是并州百姓。秦統領挑中他們,皆因他們沒拋下妻兒老少,有責任有擔當。臣一定好好安置他們,讓他們在酈縣生根。”
“臣自知能力有限,沒能耐去管朝廷的事,也救不了那么多饑民。至少,臣能將秦統領送來的饑民都安頓妥當……”
這一封書信,足有厚厚的六頁紙。
姜韶華坐在書桌邊,慢慢看信。看完信后,久久沉默。
陪在一旁的陳瑾瑜,見郡主神色不愉,心情也隨之沉凝。輕聲問道:“郡主,蔡縣令特意寫信來,莫非是安頓饑民一事遇到了麻煩?”
姜韶華搖搖頭:“這倒不是。秦統領招納的饑民,是精挑細選過的,都是老實本分的百姓。這些饑民只求活路,到了酈縣也都安分老實,沒出什么亂子。”
“是蔡縣令,聽饑民說起并州大旱后的慘狀,心中郁憤難平,特意寫信給我。我看了之后,心里也不是滋味。”
說著,將信遞給陳瑾瑜。
陳瑾瑜飛快地將信看了一遍,黑眸中閃過怒意和不平:“現在朝廷忙著增兵打仗,平定平州亂軍,哪里還有錢糧賑濟受了旱災的百姓。”
姜韶華喟然輕嘆:“是啊!想做事,就得先掌權。從這一點來說,黨爭根本是避免不了的。”
“只盼著太子殿下登基之后,能迅速掌控朝堂。”陳瑾瑜低聲道:“早日消弭黨爭之禍。”
姜韶華的腦海中閃過太子那張年輕青澀的臉孔,再想到前世新帝意外身亡時的京城混亂,心里沉甸甸的。
“瑾瑜姐姐,我要寫回信。”
陳瑾瑜應聲去研墨。
安置(三)
數日后,姜韶華的信自京城送進酈縣蔡縣令手中。
此時,蔡縣令正領著一眾饑民去新屋子里安頓。酈縣山多樹多,蓋房子十分便利。
時間倉促緊急,蓋出的房子也算不得怎么好,遮風避雨卻也足夠了。
饑民們看著一大片簇新的屋子,激動得熱淚盈眶,甚至有人當場痛哭失聲。
他們拋家舍業顛沛流離,如今,終于又有家了。
蔡縣令整日忙碌,說話依舊中氣十足,張口便喊道:“石大勇,你一家五口,先來挑一處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