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刺史抽了抽嘴角:“母親就別胡思亂想了。便是七郎肯入贅,也得看郡主能不能相中他。”
以為入贅就是羞辱,大可不必這么勉強委屈。南陽郡主有才有貌有錢有權,要什么樣的夫婿沒有。
薛老夫人最是寵溺孫子,聽薛刺史的話音更惱了:“你這話是什么意思?莫非我們七郎連做贅婿都不夠資格?那個南陽郡主的母親姜嫣,當年招盧氏的旁至子弟為贅婿。我們七郎可是薛家正經的嫡出子弟。”
薛刺史看著薛老夫人:“盧郡馬當年至少是秀才,且容貌俊美。薛林有什么?”
薛老夫人:“……”
薛老夫人被噎得氣急敗壞:“罷了罷了!你這個大伯父不愿為七郎出頭爭臉,他自然就沒什么臉面。”
薛刺史有些無奈,不得不溫聲哄自家老娘:“七郎還小,郡主更是年少。議親怎么也是三年以后的事,暫且不急,以后再說。現在要緊的,是先為六娘定下親事。母親放心,七郎是我看著長大的,在我心里,和兒子沒什么兩樣。以后我一定給他娶個好媳婦。”
薛老夫人面色稍緩,想了想道:“既然你覺得陳家兒郎不錯,就再瞧瞧他。等陳家來提親。”
門外的薛六娘,微微紅著俏臉默默離去。
……
四日后,陳瑾瑜回了南陽王府。
回府的
進言
陳長史的信到了刺史府,沒幾日薛刺史就有了回信。
陳家動作迅疾,立刻準備登門提親。為表示鄭重和對這門親事的重視,陳卓要親自去一趟荊州。
陳卓親自來向郡主告假。
姜韶華含笑道:“陳長史只管安心去忙,我在王府坐鎮,不會出什么亂子。公文人事來往,暫且就由陳舍人馬舍人頂上。”
陳卓笑著應下,然后鄭重地拱手向郡主致謝:“這門親事若能成,都是郡主之功,臣謝過郡主。”
姜韶華笑盈盈地扶起陳卓:“陳長史為南陽王府鞠躬盡瘁,陳縣令和陳舍人也都盡心當差忠心耿耿。我做這點小事,算不得什么。這門親事成了,南陽王府和刺史府聯姻結親,日后相依為臂,也是好事一樁。”
“結親從來不是一樁簡單的事,要考慮的事情方方面面。也就是朝堂混亂北方不平,薛刺史心中不安,才愿意結這門親事。換了太平時期,我這個郡主也沒那么大顏面。”
想想前三年,薛刺史和南陽王府來往平平,何曾將她這個年少的南陽郡主放在眼里?
陳卓笑道:“不管如何,臣都要多謝郡主成全。”
還有些話,就不必說出口了。
馮長史的孫女已另外定下親事。陳馮兩家做不成親家,這是郡主樂意看到的。陳卓并不因郡主忌憚惱怒,反而倍感欣慰。
這才是一個掌權者上位者應有的心計城府。
郡主手段圓融,顧及了他和馮長史的顏面,不動聲色地解決了未來可能有的麻煩。最重要的是,在這件事上,誰也沒受傷害。反而是陳家大大得了好處。
陳卓前腳剛走,后腳姜韶華就接到了鄭太后的來信。
……
按著慣例,私人書信總要比朝廷公文早兩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