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下來,就是剝玉米了。
崔渡之前畫了一張圖紙給沈木,沈木拿了圖紙回工房,帶著工匠們在三日內(nèi)做了一堆剝玉米的器具。
剝玉米是件苦差事。
姜韶華貴為郡主之尊,事事親力親為。屬官舍人們有學(xué)有樣。親衛(wèi)們也紛紛都加入勞作。這么多人忙碌了四五天,總算將所有玉米都剝了出來。
玉米棒子曬干后送去廚房,可以燒火。
玉米粒要繼續(xù)晾曬,曬到干透了,就能放進糧囤了。
在進糧囤之前,要稱量每畝田的產(chǎn)量。崔渡早有準備,分別預(yù)留了十畝田的玉米出來,分別稱量過后,一一紀錄下來。
姜韶華凝神看去。
這十畝田的產(chǎn)量各自不同。最多的是一千六百斤,最少的只有一千二百斤。如果平均一下,大概在一千四百斤左右。
“這是
異心(一)
姜韶華凝望著冊子上的數(shù)字,目光如水般溫柔:“崔渡,你為南陽郡立了大功?!?/p>
“想要什么?只管說!”
崔渡認真地想了想,很快咧嘴一笑:“我現(xiàn)在有吃有喝有住,每天做的是自己最喜歡的事,實在想不出缺什么。這樣,我先把郡主的承諾記下,等日后想到了,就和郡主說?!?/p>
姜韶華嫣然一笑:“好?!?/p>
陳長史咳嗽一聲笑道:“崔公子種出產(chǎn)量這么高的新糧,于南陽郡是大喜事??ぶ魇遣皇菍懸环葑嗾郏蠄蟪??”
朝廷正因北方諸郡縣干旱欠收焦頭爛額,丞相黨和太后黨吵得不可開交。如果這時南陽郡獻上抗旱產(chǎn)量高的新糧,定會產(chǎn)生深遠的政治影響。太后一黨定能一舉壓下丞相黨的聲音。
不過,這么做也有很多弊端……就看郡主怎么選擇了。
姜韶華沉默片刻,斬釘截鐵地說道:“不行。”
“如果上了奏折,就要將新糧都獻給朝廷,再由朝廷分配推廣糧種。到時候,南陽郡就失了主動權(quán)?!?/p>
“再者,這么做也太出風(fēng)頭了。以后南陽郡就會被朝廷矚目,成為丞相黨的眼中釘。這對發(fā)展南陽郡極為不利。”
“事有輕重緩急,人有遠近親疏。我這個南陽郡主,首先要顧全南陽百姓。等過一兩年,南陽郡將新糧推廣開來,有了多余的糧種,再獻朝廷不遲。”
陳卓暗暗舒出一口氣。
他身為長史,進言建議是本分。現(xiàn)在郡主做出了抉擇,他們照做便是。
馮長史也是個實在人,張口附和道:“郡主說得沒錯。我們辛辛苦苦地種出新糧來,自己的百姓還沒得實惠,哪里就輪到朝廷了。”
“新糧給是要給的,不過,得過兩年南陽郡存夠糧食不缺糧種了再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