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那兩個被驅趕的饑民頭靠頭湊在一起,悄聲低語:“這位南陽郡主真是富裕,瞧瞧后面的車隊,裝的都是糧食,說不定還有很多金銀玉器。”
“可惜他們人太多了,那些親兵看著都厲害得很。我們就是一擁而上也不是對手。”
“這一路上,我們sharen搶糧,實在沒吃的,就換孩子煮肉熬湯,好不容易撐到了這里。總得尋一條活路,不然心里實在不甘心。”
“算了,好歹給我們十日口糧了。我們撐一撐,走得快些,就能到京城。等到了京城,官府總不能不管我們。”
“萬一,我是說萬一,到了京城,城門都不讓我們進怎么辦?”
其中那個瘦高的饑民惡狠狠地一笑,目中閃出兇光:“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城門只要開一條縫,老子沖也要沖進去。就是死也要死在京城里。”
……
有了這么一段插曲,接下來的路程各人都沉默不語。
姜韶華難得趕了一回晚路,策馬跑出三十里路,確定那些饑民絕無可能轉頭跟上來,才停下休息。
錯過了驛館,今晚便得露宿野外。
親衛們輕車熟路地搭起帳篷,兩百親衛分做三班,輪流守夜休息。
姜韶華隨意吃了些干糧,在馬車上歇息。
這一夜,她做了一個不太美妙的夢。在夢中,那一伙饑民眼睛赤紅地嗷嗷叫喊著沖撞城門。
城門上不斷飛來利箭,一個個饑民身中利箭,滿面痛苦地倒了下去,鮮血迅速浸透了地面。
一波饑民死了,
亂民(二)
之后幾日,又斷斷續續地遇到三波饑民。
最少的一波只有幾十人,最多的一波有兩百人。
眾人要趕路,不愿也不能過多糾纏,便像前次一樣,給遇到的饑民發幾斤口糧。也算是給郡主揚一揚美名。
姜韶華心情愈發沉重,低聲對陳瑾瑜道:“這一路遇到的饑民,都來自北方郡縣,也可見北方災情何等嚴重。”
“朝廷派欽差去賑濟撫民,只怕收不到應有的效果。”
陳瑾瑜安慰郡主:“這是朝廷該操心的事,有皇上有王丞相有鄭尚書,后宮里還有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總之輪不到郡主來操心。還有幾日就到南陽郡了,郡主且放寬心。”
哪怕是親近如陳瑾瑜,有些話也無法出口。譬如她經歷過的前世,譬如北方混亂引起的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