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瑣事,不用崔渡操心,他現在所有的時間精力都放在即將成熟收獲的紅薯上。也無暇操心這些瑣事就是了。
如此忙碌四五日,各縣來人陸續進了田莊。
公文上注明五到十人,有的縣城就派了五個人來,譬如博望比陽葉縣,這三個上縣各自有產業,不以農耕為主。大多縣城都派了十個人。還有一個更離譜的,直接派了二十個人來。
盧琮看著舞陰縣來的二十個農夫,哭笑不得,對親自送人前來的高縣令道:“高縣令怎么帶了這么多人來?”
高縣令厚著臉皮笑道:“舞陰縣今年干旱欠收,百姓們都急得很。聽聞有抗干旱產量高的新糧,我便多帶些人來,想著人多學得快,回去推廣起來也更便利。還請盧舍人多多體諒。”
能學種新糧,食宿全管,這等好事,自然是多多益善啊!
盧琮無奈又好笑。不過,來都來了,總不能再攆回去:“也罷,只此一回,下不為例。”
高縣令連連拱手謝過盧舍人。
說起來,姜韶華令盧舍人來辦差,確實最合宜。像高縣令這樣親自領人來田莊的,不在少數。盧舍人熟悉官場,和眾人應對起來分寸拿捏得當。換了陳瑾瑜或馬耀宗來,只怕就沒那么順當了。
最后一個到田莊的,是酈縣的蔡縣令。
盧琮看到蔡縣令的那一刻,臉都快抽筋了:“蔡縣令怎么帶了這么多人來?”
豐收(一)
黑瘦干癟的蔡縣令身后,足足有三十個農夫。比起舞陰縣還要多十個。
盧琮這兩日安排眾人食宿,忙得腳不沾地,腰酸腿軟。就連嗓子,也啞得快說不出話來。
此時驟然見這么多人,盧琮頭都大了一圈,語氣就沒那么委婉了:“公文里寫明了,五到十個人便可。蔡縣令帶了三十個人來,田莊里實在沒地方安頓了。就留下十個吧,其余的人都帶回去。”
蔡縣令忙笑道:“我知道給盧舍人添麻煩了。不過,酈縣路途遠,一來一回奔波不易。他們都是酈縣百姓里精挑細選出來的,個個干活都是一把好手。這樣,有十個算是來學習的。另外二十個,就算給田莊做短工。不要工錢,有口吃的就行。現在天氣熱,沒地方睡,晚上都睡田邊地頭也行。”
說完,轉頭沖林莊頭一笑:“林莊頭,我送二十個白做短工的人來,要不要?”
林莊頭沒想這么多,立刻笑道:“過兩日就要收糧食,田莊里確實缺人手。盧舍人,要不就讓他們都留下吧!”
盧舍人:“……”
怪不得郡主這般器重提攜蔡縣令。就憑著做事的“靈活”,也得是獨一份。
盧琮只得捏著鼻子認了:“也罷,蔡縣令這般說情,就都留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