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如此,青石村最近每天都有遠道而來的讀書人,將青石村當成什么名山勝水轉一轉,若是時間晚了,還會去找村民借宿,村民們也可以賺上一筆費用。
倒讓村里人的收入突然猛增。
所以對于這些事,村長都是睜只眼閉只眼,由著他們了。
就在村長要拒絕時,傅家人終于回到村里,那些讀書人也不再圍著村長,都紛紛跑去找傅聞宵。
村長總算松口氣。
見傅聞宵被那些讀書人熱情地圍住,郁離帶著周氏和兩個孩子走開。
她現在已經不擔心傅聞宵會被人動手亂摸沾喜氣之類的,以他現在的力氣,估計沒人能占他的便宜。
郁離將周氏和傅燕回兄妹倆帶到附近搭起的草棚歇息,有一群老太太坐在那里說話,見到周氏,熱情地招呼她。
她們也拉著郁離說話,感謝她當初出錢建村塾。
“離娘是個好的,幸虧你建了村塾,還出錢給他們提供午飯,孩子們現在吃得飽了,一個個都長得不錯,還識了字,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寫哩,將來就算干不了地里的活,去城里找個活兒也能養活自己。”
說話的是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太,她的孫子因為是早產,身體很虛弱,長到七八歲,還是個瘦伶伶的,一看就是干不了農活的那種。
以前她還擔心,只有這么一個孫子,將來咋辦喲?
現在好啦,孫子進村塾讀書,聽說學得很快,被先生夸了很多次,說他是讀書的料子。老太太也不敢奢望孫子將來能考什么功名,只要以后能找份活兒養自己就行。
周圍的人也一個勁兒地感激郁離,因為村塾的事,她們或多或少都是受惠者,自然不能忘本。
村長也會時不時會告訴村里人,一個月村塾用多少錢,這錢都是離娘出的。
說得多了,村里人也記在心里。
說話間,郁離突然見到屠老大,還有和屠老大一起來的宣懷卿。
她有些驚訝,忙走過去,和他們打聲招呼,問道:“宣少爺,你怎么來了?”
宣懷卿笑道:“聽說你們村要擺酒席,我過來沾點喜氣。”
沾喜氣是次要的,他是聽說傅聞宵要參加明年春天的會試,得知郁離要跟著一起進京,實在坐不住,便過來了。
宣懷卿一臉認真地問:“郁姑娘,你真的要進京?”
“是的。”郁離點頭,見這邊人多,便引著他到旁邊說話,“準備在十六日出發。”
聞言,宣懷卿面露躊躇之色,欲言又止:“郁姑娘,京城那邊……只怕局勢不太好,你也知道傅逍的身份,一旦他進京,盯著他的人不少,只怕不得安生。”
郁離道:“我知道。”
“那你……”宣懷卿擰眉看她,覺得她實在不應該摻和那些事。
在他看來,郁離是一個很單純率性的女子,她習慣直來直往,沒有那么多的彎彎繞繞。京城里的那些人,每個都有八百個心眼子,就怕有人對她來陰的,俗話說明槍易擋,暗箭難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