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估算了下時間,估摸著還要一會兒領導們才能回來,索性和面,做了些手搟面。
她剛做好一會兒,領導們就回來了。
徐婉寧將幾盆熬菜端上桌,眼看著大家吃的差不多了,又用大鐵鍋里剩下的湯汁煮了一大鍋面,給每個人都盛了滿滿一碗。
徐茂庭吃著碗里的面,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那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妹,什么時候練就了這樣一手廚藝?
確實好吃,但正因為太好吃了,他心里才難受。
小妹這是下了多少次廚房,做了多少頓飯,才擁有了這么好的廚藝?
他重重嘆息一聲,加快了吃面條的速度。
別說,這手搟面也太勁道了。
他回家后能吹噓的資本又多了一項。
他可是整個大家族里,
罐頭
徐茂庭右手的手指關節有節奏的敲擊著椅子的木把手,他沉思片刻,將目光放在公社社長身上:“陳社長有什么好的建議?”
“我私以為,從大江村選最為合適。原因有二。”
“其一,春華食品廠的業務骨干,支撐著春華食品廠的發展,一旦調離,會對春華食品廠產生影響。而派工作能力一般的人來大江村,未必能把分廠管理好。”
“其二,管理分廠的人選從大江村選,能更加有效的管理大江村的村民,畢竟相處多年,更加熟悉嘛。”
張部長笑道:“那就從大江村選吧。不過這人選一定要慎重,首先得會做飯,并且做的好吃,畢竟這是食品廠,跟飲食息息相關。其次,得有學歷,畢竟要經營好一個廠子,得有豐富的知識儲備。”
“最后,得是大江村的人。人選務必得附和這三個條件。”
村干部面面相覷。
能三個條件全部都符合的,整個大江村也只有一個人啊!
幸好幸好,他們心目中的目標人選也是一樣的。
“巧了么這不是,還真有一個各方面條件都符合的。她叫徐婉寧,是京市來的知青,這學歷方面自然不必說。各位領導剛才吃的面,也是徐知青親手做的,味道在大江村找不到第二個。
“另外,她幾年前就和我們村的后生結婚,還生了一兒一女兩個孩子,自然是我們大江村的人了。”
紅旗公社的社長自然知道徐婉寧這個人。
畢竟這是他們公社建的第一個分廠,所以早早就打聽過消息,知道張部長和徐副局長親自前來,還將第一個考察的地點放在大江村,是因為這里有熟人。
以兩位領導的作風,不至于因為一個熟人就給大江村大開后門,之所以能確定下來,是因為大江村各方面都符和建設分廠的要求,所以這個名額自然就落在了大江村。
至于分廠管理人是兩位領導的熟人,這算不算走后門這件事,公社社長認為,完全不算。
畢竟,張部長提出的要求并不苛刻,而且各方面都是從分廠的發展考慮,缺一不可。
而那位徐知青又滿足所有條件,且整個大江村只有她一個人全部滿足,所以分廠管理人,只能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