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現在所在的婆娑世界,乃是盤古開辟混沌所得,分為三界二十八天。
在這個范圍內,肖宇清所講的境界是正確的,可以分為九大境界。
練氣、筑基、金丹、元嬰、化神、合體、洞虛、大乘、合道。
難道合道期巔峰就是終點了嗎?
在三界二十八天之內,確實是如此,合道期巔峰是能夠達到的最終點。
但是一旦到了四梵天,這個觀念就要有所改變。
在四梵天,合道期巔峰只是后天境的終點。
四梵天劃分的境界,是分為兩大境界,后天境和先天境。兩者最大的區別,那就是后天境的所有力量都是借的,而先天境的力量則不同。
所謂的后天境,說的通俗一點,就像是沒斷奶的孩子一樣,所有的力量都不是自己的,而是“借”的。
就好像每種法術都需要掐訣念咒,揮劍步罡,這就是一種借力的儀式。
這樣的法術,最后往往會有一句結束語,比如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比如謹奉高上玉皇敕令,諸如此類。
這樣的法術,所得到的力量,都是通過某位大能從別處借來的。
而先天境則不同,所有的力量,都是自主產生的,體內自成天地,所有的力量都是由體內的天地產生,只要體內不天崩地裂,就會法力源源不絕。
先天境共分為五大境界,由低到高分別為太極境、太素境、太始境、太初境、太易境。
別的不說,光是太極境就分為十個小境界,稱為太極一段到太極十段。
太極境所要做的,就是在中丹田之中開天辟地,創造體內世界,產生體內生靈,最終這些生靈的信仰,產生信仰之力,信仰之力化形為陰陽開天使。
太素境則是陰陽兩個開天使,再去上丹田和下丹田開天辟地,再創體內世界。
太始鏡則是把三個世界合一,所謂三田反覆是也,所有體內世界的力量于本體融合,產生三大信仰之軀,從而化為三個元神。
也就是說太始鏡的時候,會有四個元神。
太初境則是將四大元神和軀體重新熔煉成一體,化為一點虛無之氣,到此時形神俱妙,心念發動可以無影無形,所有一切存乎一點。
至于太易境,只是傳說有這么一個境界,具體如何,連白塔影都不知曉。
之所以很多太虛無上常融天的人不愿意來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因為不管他們是太極境還是太素境,來到這里,統統受到這里的天地規則限制,他們本身的力量被無情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