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事實上,這里和底城普通的礦井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層次分明的礦道,井然有序的布局,就連開采機械都整齊擺放在角落。
如果不是礦井深處仍舊彌漫著baozha殘留的白色煙霧,褚苒會認為這里仿佛隨時都可以開工。
“畢竟在那場礦難事故發(fā)生后,這里還運作了一段時間。”郁無為說道。
“當時baozha的原因是什么?”褚苒走到一處辦公建筑旁,仔細觀察道。
“從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的工作日志來看,是因為當時的礦井老板私下采用了搭載烴水晶的不穩(wěn)定開采裝置,這種設備開發(fā)成本相對低廉,開采礦業(yè)方面效率驚人,只是沒有通過研究院的審批,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郁無為掃視著伊娃光屏呈現(xiàn)的資料,說道。
“所以是這些裝置的問題?”褚苒說道。
“嗯。”郁無為肯定道,
“這些裝置引燃了礦井的能源儲備倉庫,導致了一場無可挽回的巨大災難。”
這場三百多年以前的大baozha,造成的影響極為深遠。
這場災難不止讓地殼下沉,底城區(qū)域逐漸脫離了上城的掌控,它還令數(shù)以萬計的人們流離失所,
失去自己的家園。
這場災難令關于烴水晶私有化技術的秘密被公之于眾。許多人悲痛于那些在災難中失去性命的礦井工人,憤怒譴責礦井老板對于生命的漠視。
但煉金術士們敏銳意識到烴水晶私有化技術在礦井開采方面的巨大潛力,在一些貴族勢力的扶植下,底城開始放任對于烴水晶能源的開發(fā),在礦井工業(yè)方面攫取巨額利潤。
隨著烴水晶技術的不斷研發(fā),人造義體技術也在這個時候進入新的階段,迎來飛速發(fā)展的時期。
新成立的底城勢力認可機械的所有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招攬了一批自認為懷才不遇的研究人員,其中包括許多具有上城研究院背景的機甲設計師。
他們不滿足于上城議會對于機甲應用和開發(fā)的種種嚴苛規(guī)定,以及對于烴水晶壟斷式的掌控,而在底城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嘗試烴水晶和精神力的融合研究,即使這些研究通常會伴隨一定的道德難題,但毫無疑問,他們迅速推動了人造義體的研發(fā)進度。
在伊娃這種開源型人工智能的協(xié)助下,人造義體的成本大大降低,就連底城貧民區(qū)最貧窮的居民,都可以隨意更換掉自己的身體零部件。
這處地下礦井的開采作業(yè)區(qū)已經(jīng)完全關閉,只有最初始的地下辦公區(qū)和礦井甬道仍舊保留著過去的模樣,褚苒用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將這些區(qū)域挨個轉(zhuǎn)了一圈兒。
最終,褚苒停留在一處建筑前,她撫摸著這里的墻壁,低聲對郁無為說道:“你能觀察到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郁無為伸手觸碰墻壁,下一秒,他眉心皺起:“這里墻壁的厚度,和其他地方的不太一樣。”
這處礦井原本是私人所有,私人工廠主通常不會在地下辦公區(qū)投入大量資源,甚至有一些私人礦井只用一些建筑材料搭一排棚子充當檢修區(qū)。
然而這里的建筑墻體非常厚重,和其他礦井的配置完全不同。
“這里采用具備隔熱性能的絕緣材料澆筑而成。”褚苒用力敲擊著墻體,向郁無為解釋道,“這樣的厚度,不僅能夠隔絕燃燒形成的熱量,還能阻擋有毒氣體的侵入。”
“你的意思是——”郁無為看向褚苒。
“那場大baozha的成因,或許和礦井老板濫用烴水晶技術有關,但也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褚苒說出自己的推測。
如果變故注定要發(fā)生,那么解決它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親手引燃這顆種子。
褚苒并不確定那個藏在暗處的人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處地下礦井,但她可以肯定,這場baozha背后絕對有這個人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