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這種蠶絲的質量肯定是比正常的蠶絲差了很多的,可這是米婭在這個世界養的第一批蠶,她想把蠶繭做成成品留個紀念。
不過一床蠶絲被需要好幾千個蠶繭才做的出來,而野蠶蠶繭比家蠶蠶繭小,用量上不說翻倍也至少要多出三分之一吧,
米婭這么點蠶繭根本做不出一床蠶絲被,
甚至這些蠶繭還有不少被野蠶蛾的糞便給污染了沒法使用,最后計算一下,能用的蠶繭都湊不出半斤的蠶絲來,做個正常尺寸的枕頭都夠嗆,
只能做個小枕頭或者玩偶什么的。
米婭考慮了一下,還是選擇了枕頭——雖然現在她是沒辦法做太大的枕頭,
但等下一批蠶繭出來,她還能繼續往枕頭里塞這種蠶絲不是,反正下一批的蠶繭也依舊要用來孵化蠶蛾,不可能拿來繅絲,質量一樣會不好,只能拿來當填充物。
收蠶繭是婦人們在野蠶蛾破殼的時候就掀開紗布的一角,小心的伸進去一根長長的夾子把破蠶繭取出來的,也幸好有這個工具,不然就需要她們伸手去取了,婦人們暫時還沒有這個膽量在一堆蛾子里徒手取物。
不過就如她們自己所說的,幾個人都不是怕蟲子的,現在之所以表現出畏懼只是因為這些野蠶蛾太多了,密密麻麻的,顏色外形又和她們平時看到的飛蛾差不多,而大部分的飛蛾翅膀上的鱗粉雖然無毒,可卻會讓人出現過敏的情況,而現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過敏,自然就以為碰到飛蛾鱗粉之后出現的一些癥狀是中毒造成的,而少部分的飛蛾又確實是有毒的,所以在分不清出飛蛾的情況下,沒人會隨便去抓它們。
不過米婭跟她們說過這些野蠶蛾是沒毒的,也給她們做過測試,確定五人都不會對野蠶蛾的鱗粉過敏,才放心她們繼續照顧這些野蠶蛾,不然要是有人過敏,米婭就得換個飼養員了。
而幾個人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米婭相信過上一段時間,她們就能消除這種畏懼,甚至能直接上手抓它們了。
隨著野蠶蛾們大規模的死亡,那些新生的蠶卵的顏色也開始有了變化,不過和米婭印象里的顏色變化又不太一樣,她小時候養的蠶變成蠶蛾后生下的蠶卵幾乎是第二天就開始變色,最后變成了紫灰色,就像米婭之前在桑樹苗上找到的蠶卵差不多,但現在這批產卵在出生后都過去好幾天了顏色也沒什么變化。
當然也不是全部的產卵都是這樣不怎么變色的,還是有一部分的蠶卵在這幾天里顏色轉深朝著紫灰色和黑色發展,變成了米婭印象里的樣子。
不過要米婭來看,她覺得還是那些不變色的蠶卵更好,也幸好這類顏色的占了絕大多數。
但米婭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因為不變色的蠶卵雖然有可能是未受精卵,但也有可能是非滯育卵。
所謂的非滯育卵就是不休眠的蠶卵,從被產下開始,蠶卵里的蠶寶寶就開始發育,會在十多天以后孵化出來,而那些被母蠶蛾產下后沒多久就開始變色的則是滯育卵,也就是休眠卵,蠶卵的休眠一般都在三個月以上,以現在的月份三個月后就是冬天了,到時候氣溫變低,滯育卵的休眠期還會增長,需要等到來年天氣轉暖以后才能孵化出來,所以滯育卵也被稱為越年卵。
或許是因為溫度的關系,現在蠶房里變色明顯的滯育卵只占了一小部分,剩下的都是變化不大的米黃色蠶卵。
雖然說這樣的蠶卵還是有未受精卵的可能,但在蠶卵如此大規模的不變色的情況下,全都是未受精卵的可能性還是很小的,更何況那些野蠶蛾破繭交配的時候,米婭可是和婦人們一起盯了個全程,基本可以確保每一只母蠶蛾都是交配成功的,它們同時產下未受精卵的可能性非常小。
不過到底是不是,只要等產卵長到第八天的時候看看它們有沒有后續的變化就可以見分曉了。
當然,米婭也不會干等著不干其他的事情,這些日子里她成功招募到了一百名編織女工,然后根據這些人的大致居住位置,安排好了馬車接送的地點,正式安排她們上班了。
因為大部分來應征的女工基本都是居住在六區的平民,所以這個區域中安排的馬車是最多的,其中一個馬車站點就位于公共水池所在的廣場上,而且這里安排的馬車不止一輛,而是足足六輛,不管是住在米婭那條街上的人,還是別的街區的人都需要在早上七點二十之前,抵達廣場乘坐馬車去三區的108號莊園。
米婭還統計過,來自貧民區的女工人數是最多的,不包括瑪麗凱瑟琳阿西娜她們在內,新招募的女工足有三十九人,占了將近四成的人數。
照成這一局面的原因,當然不是米婭故意偏袒特意多招募來自貧民區的人,而是來應聘的人里,本來就是貧民區的女性居多。
很多家庭之中,都是會要求女人不上班在家照顧孩子處理家務的,這種情況在這個時代就更是普遍了,所以雖然米婭這邊開的條件很好,但早八晚五的工作時間讓很多需要照顧家庭的女性都只能選擇放棄,真正能離開家庭出來工作的女性還是屬于少數。
更何況米婭的編織小店依舊會外派訂單,給的報酬也并不低,那些需要顧慮家庭的女性自然會覺得即使不去作坊上班也無所謂,她們還可以接外派的工作在家里做,反而更加輕松自在呢。
而相比之下,對于多數家庭成員都沒有正經工作的貧民區家庭來說,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雖然一部分男人會覺得讓女人出去工作賺錢養家會讓他們感覺很丟臉,甚至為了臉面問題而不愿意讓女人去工作,但現在可不是前些年,在皇后的法令之下,東拜帝國的女人可不是以前那樣的逆來順受了,而且貧民窟里的女性要是性格稍微柔弱一點都是很難保證日常生活的平穩安定的,所以她們比別處的女人更加有主見,要是有男人敢不許她們去工作,她們甚至是會直接和自己的丈夫打起來的,而且女人們還有同伴,大家一起去報名,自然也是一起互幫互助,真有哪家固執的不肯讓家里女性去作坊工作的,其他人都會過來幫忙,直到“勸說”成功。
不過這些對伊蓮娜來說都是沒有的。
住在貧民區中的伊蓮娜就算是在這里,也是家庭情況最困難的那一批人,困難到她一度差點就活不下去了,還是皇后的法令救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