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夫子,我們快開始吧。”
所有人都充滿戰(zhàn)斗欲望地看著方夫子,希望他能盡快地宣布辯論的題目以及內(nèi)容。
方夫子看出大家的著急,干脆利落宣布辯論的主題以及核心。
在辯論開始之后,所有人都積極發(fā)言,不少年輕的學子都敗在了經(jīng)驗老道的學子手中。
“前輩真不愧是前輩,我等都沒有半點的反擊能力。”
“楚楓怎么回事,這都快要結束了,他這么一句話不說。”
“這一次的辯論于我們都有一定的難度,別提他是第一次參與這種辯論,肯定也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大家感到氣餒的同時,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到了楚楓身上。
楚楓沒有理會大家的目光,只是仔細而又反復地推敲著此次辯論的題目以及核心。
許是府試的考題多數(shù)圍繞于政治問題,方夫子剛才提出的辯論題目,同樣與政治有所關聯(lián)——‘民愚則易治,民智則難馭’。
正是因為題目圍繞于政治,這些學子方才沒有經(jīng)驗老道的那些學子有輸出能力。
在所有人都以為楚楓也被辯論題目難倒的時候,他施施然地站起身來,朝著所有人都拱手作揖。
“《尚書》有言:‘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夫子既以經(jīng)義為引,弟子便以圣賢之言為據(jù)。治天下者,焉可懼民智而圖久安?”
這一番話下來,所有的學子臉色微變,二三成群地湊在一起小聲地議論。
方才還一直進行反駁的學子,這回一夜都若有所思地陷入沉默。
眼看著大家不說話,楚楓繼續(xù)輸出。
“民愚雖可一時馭之,然其不可久也。民不知禮義,不識是非,易為奸人所惑,終生事亂。昔有秦政焚書坑儒,削民之智,以成暴政;然二世而亡,豈非昭然明示?”
“《孟子》亦云:‘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古圣先賢……”
寂靜的課堂上,只能聽見楚楓徐徐圖之的聲音。
本該是激烈的辯論賽,卻仿佛成了楚楓一人的辯論。
不是其他學子不想對他所說的話進行反駁,而是楚楓說的每一句話都在引經(jīng)據(jù)典,邏輯嚴密,讓他們找不到攻擊的點。
一個小會下來,讓書院的所有學子對楚楓的實力,幾乎都有了非常清晰的了解。
作為幕后推手的方夫子只是一下又一下地,撫摸著自己的須子。
底下的一群學子看著他這副模樣,全都清楚他對楚楓的表現(xiàn)非常滿意。
“楚楓真不愧是府案首,與我等的差距確實太大了。”
“先前就覺得他有很大的可能通過院試,可現(xiàn)在看來他甚至有可能再拿下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