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問了嘴在院子里玩的幾個娃娃,“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吃南瓜粉蒸肉?”
這年頭誰能不想吃肉?孩子們異口同聲,“想。”
姚秋月便在征得婆婆的同意后,拿了六毛錢到村口的豬肉攤割了一斤的五花肉。
賣豬肉的也認得姚秋月,專門給她切了一整條肥瘦相間的足斤足兩的五花肉,光是看著就知道這肉做熟了一定特別好吃。
姚秋月拎著肉回了家,泡好的大米用水淘洗干凈,倒入筲箕中把水瀝干,泡過的大米吃起來口感軟糯很多。
將八角、茴香還有干辣椒洗干凈,干辣椒剪成段,這些大料還是過年時燉肉剩下的。
唐寶兒看到姚秋月回來,就不跟其他堂哥堂姐玩了,而是噔噔跑了進來在灶臺前坐下,“娘,我幫你燒火。”
“行嘞。”姚秋月摸了摸孩子的腦袋。
唐寶兒雖然年紀不大,但她可是一個燒火小能手,拿起火夾鉗把一根根不同的干柴放進灶膛里,架成一座井字形的橋梁,那火柴一點,橘紅色的火焰躥了起來。
陳老太說過火要空心,人要實心,燒火要把灶空里的柴架空,這樣火才能旺。
混著香料的大米放進鍋里用小火炒,米香混合著香料的香味,瞬間吸引了在院子里玩的幾個孩子,都湊了進來,圍著灶臺看姚秋月做飯。
把大米炒黃后,姚秋月就用石磨把大米碾了,她只碾了一遍,做蒸肉粉不能太粗不能太細,稍微有細小的顆粒,這樣口感才會好。
接下來就是腌肉了,肥瘦正好的五花肉切成厚片,加上黃酒和醬油腌了,再加進一大勺蒸肉粉與肉充分拌勻,切成塊的老南瓜也稍微沾上一點鹽巴鋪在碗底,上面鋪上拌好的五花肉,等水開了后就放進去蒸三十分鐘。
出鍋的粉蒸肉香味濃郁,糯而清香,酥而爽口,米粉油潤,有肥有瘦,紅白相間。底下的南瓜也沾滿了五花肉的香味和油脂,吃起來香極了。
家里人對這道粉蒸肉贊不絕口,“弟妹這個做粉蒸肉的手藝真是一流,能趕上國宴大廚了!”
姚秋月聽到這話忍不住笑了,“我哪有人家國宴大廚的本事,不過是從小看我娘做多了學著的。”
話雖然這么說,但她眉眼間帶笑,也是為自己的手藝感到驕傲的。
……
做衣服的料子買回來了,姚秋月便要開始給唐寶兒做衣裳了。
時下直接買成衣是很貴的,大多數老百姓都是買了布料回家自己做衣服,姚秋月的娘做得一手的好針線活,姚秋月耳濡目染,做針線活也算精通,唐寶兒從小到大的衣服襪子都是她給做的。
尺寸是不必量了,孩子有多高多大,她都心里有個數。
衣服是照著大眾款式裁剪的,但姚秋月還另外花了些心思,在領口和袖口分別縫上了綠蘿,袖子也不是那種寬大板正的,微微收了些做成了“荷葉邊”的樣式,還專門挑了好看的扣子。
大概做了兩三天,衣服就做好了。
姚秋月叫了唐寶兒回來試衣服。
布料是唐寶兒自己選的花色,清新艷麗,唐寶兒本來就生得漂亮,眼睛大而有神,睫毛又長又翹,皮膚白皙細膩,村子里很少有其他小孩比唐寶兒長得還白凈的,換上這衣服,更顯得小姑娘精神了。
“我們寶兒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