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驍聽她分析全中:“你這話的意思是后悔請我了?”
“那倒沒有,至少食物沒浪費。”她看了眼時間,“早點回去吧,陪陪家人也挺重要。”
“那你為什么不陪家人?”
“……”
“他們不需要?還是你不愿意?”
陳夏抵觸,抬頭看他,他的眼神卻不像語氣那樣戲謔。
她只說:“我比較喜歡一個人待著。”
“沒看出來。”他回頭,外面的天色黑得徹底,“我給你收拾完了再走。”
“不用。”
“那我轉你錢?”
“……你不覺得這時候談錢是對我的羞辱?”
徐驍忽然笑了下:“保證沒有這個意思。”
陳夏看他:“你笑什么。”
“笑你怎么老是不怕吃虧。”
“這算什么虧。”
小虧。施者覺得幫了小忙,受者容易心存感激。
徐驍漸漸擺正神色:“有人跟你提過嗎?你性格中有逆來順受的部分,而且占比不低。”
“什么意思。”
“兩方面意思。”他給自己開了罐可樂,“
陳夏相信他的“樂意奉陪”包含了很多誠意,但她能和他聊什么呢?她的煩惱不是來自具體的某件事,某個人,而是這段時間拼湊累積的安逸而迷茫的狀態(tài)。
安逸讓人懼怕改變,迷茫讓人渴望改變。這種矛盾,除了自己,她并不奢望有誰能替她解決。于是,她沖他感激地笑了下:“聽了你這句話,我的心情已經好多了。”
“是嗎?那你還挺好哄的。”
“哄?”
她竟然不覺得他只是在客套:“哄的后面就是騙。我嘴皮子一動,說幾句漂亮話,你就心情好了,越容易滿足的人越容易被騙。”
陳夏反駁:“你錯了,容易滿足的人欲望小,不貪。”
“所以你能躲過詐騙犯,卻免不了被熟人拿捏。”他以前就是拿捏了她的責任感為自己謀福利,“畢竟他們知道你的軟肋,哪怕從你身上索取了很多,道幾句歉,表個誠心,你就又耳根子軟,屁顛屁顛地為他們付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