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今日。”
“那便正好同行。”
“哈哈。”
“快吃吧。”
宋游又將肉干與血腸分給劍客。
肉干就是很普通的風干肉,血腸則似乎是寒酥的特產,多半也是逢年過節才能吃得起的東西了,只是他是外地人,不太能吃得習慣。
宋游幾口喝完了肉粥,將血腸分給了病遷坊中的老年人,回到屋子,收拾好行囊,便與僧人一同,準備離去。
一時病遷坊熱鬧了起來。
道人與僧人住在病遷坊中間的一間屋子,從這里到坊口也就幾十丈遠,卻聚集了不知多少病患,且越聚越多。
但凡還能走得動的,都聚在了兩旁,沿街相送。
“先生要走了嗎?”
“大師今后去哪?”
“多謝先生和大師啊……”
“先生是神仙下凡啊……”
“大師乃是真菩薩……”
“小人給先生和大師磕頭了。”
“先生和大師大恩大德,老身怕是這輩子也報答不了了。”
雜亂的聲音在兩旁此起彼伏。
僧人和道人表現不一。
僧人會十分耐心的一一回復,告知他們自己為何要走,之后又去哪里,安撫他們的心,又與他們一一道別。若遇到有人行禮,逐一回禮,若遇到有百姓下跪磕頭的,都連忙去攙扶,不厭其煩,不辭辛苦。若遇到有人解下身上的首飾贈送,則統統回絕,反倒將自己早上沒有舍得吃的菜包子送給了一名染病不久的幼童。
道人則要安靜許多,只邁步從中走過,用一雙平靜的眼睛看著兩旁的百姓,體會著這一刻,若有所思。
這真是他少有經歷的場景。
道路終究不長,走得再慢,也沒有多久就到了頭。
“阿彌陀佛,外面天寒,勿要久留,還請回吧。”僧人轉身站在病遷坊門口,面對眾人,雙手合十,深深施禮,“貧僧便先行一步了,愿在場的諸位施主都能得以痊愈,佛祖保佑,今生無病無災。亦無需多念,天地之大,行善自然同心。”
“在下也告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