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宋游先前猜得對,這走蛟觀的觀主并非毫不容情,只是不喜歡江湖粗人。至于部分名為道觀實則是武藝門派的道觀的傳人,可能走蛟觀覺得他們?nèi)胧罓砍短?,或因練武疏漏了道法修行,因此也不喜歡。
于是宋游取出度牒,恭敬遞上。
看到這本折子,童兒不動聲色,打開又仔細看了看,便遞給他,說道:“容我先去稟報師父,再由師父定奪?!?/p>
觀主似是就在里頭,能聽見說話聲。
“師父,門外有位道長,說不是練武的,說是逸州游歷來的,什么縣陰陽山伏龍觀的傳人……”
“什么觀?”
“伏龍觀?!?/p>
“陰陽山伏龍觀?”
“弟子看了度牒,是這么寫的?!?/p>
“快請他進來!”
宋游聞言抿了抿嘴,低頭與貓對視。
這時門內(nèi)已是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當大門再打開時,就不再是一條縫了。
“貴客請進?!?/p>
小童兒當先往他身后走,想為他牽馬,發(fā)現(xiàn)沒有韁繩,愣了一下,隨即揮了揮空氣掩飾尷尬,又對他說:“道兄將馬放在院中即可,道兄既不帶韁繩,想來也無需將之拴好吧?”
稱呼也改了。
宋游道了聲謝,抬頭一看,便見一名老道快步朝自己走來,面露急切之色。
“你是伏龍觀傳人?”
“晚輩有禮了……”
“可是靈泉縣陰陽山伏龍觀?”
“正是。”
“多行道人你可認識???”
“正是家?guī)?。?/p>
“她……她現(xiàn)在可好?”
宋游一看這老道的樣子,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在心里暗自搖頭。
早想過自己的師父或師祖可能曾來過走蛟觀,但心里也將幾率設(shè)得很低,哪想到不僅來過,似乎還有一段不淺的緣分。
心里想著,不影響表面恭敬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