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誠心的祈禱,想擺脫困窘,或是自認已無藥可救罪孽深重,祈禱神靈原諒,祈禱不禍及家人。
甚至有詩詞文章,不乏寫得不錯的。
在鬼市并沒有形成之前,流落至此的人,若非落魄無所居,便是要躲避什么?;璋抵?,這兩邊石壁便承載了他們的思想、情感和盼望。
道人時而將燈籠舉起,時而將燈籠貼到地上,一一看過去,仿佛能看見當時的他們。
歲月與時間,皆攢于其中。
與之對視,頗有感觸。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修行?
想來若干年后,若此地仍在,也會成為一道風景吧。
只是不知到了那時,這些壁畫文字是否還在,是否還看得清,后人又是否能知曉它的年代,借此一窺當初曾在此棲身過的人。
身邊的小女童不知他在看什么,只在他身邊跟著看了一會兒,便不感興趣了。但她也自有她的玩法,路邊零零散散的小攤,時不時會有一些能引發她的興趣的東西,她會走過去,蹲下來看,等道人走了,她就立馬追上去。
直到時間越來越晚,此地越發熱鬧。
形形色色的人全都聚集于此。
地縫兩旁鑿出來的石窟紛紛有人進駐,但凡安了木門的,也都紛紛開門。要么點起燈籠蠟燭,要么點著油燈,這條地縫一時多了許多燈火,這些人也占據了石壁邊的大部分位置,道人再想湊近看,就要難許多了。
“三花娘娘。”
道人回頭看向小女童。
三花娘娘又蹲在一處小攤前,整個人看起來很小一只。
有意思的是,即使是一個明顯只有幾歲的女童、臉上也能明顯看出單純與好奇,這些攤販也從不驅趕她,最多只盯著她,不知想些什么。
只是這次有所不同。
三花娘娘面前的攤販是個尤其矮小的人,小攤也只一張布,擺著一些從墓穴里盜出來的小玩意兒。三花娘娘不盯著攤位,卻盯著攤主,攤主則在她的目光下瑟瑟發抖,不敢與她對視。
“三花娘娘。”
道人走過去,又叫了一聲。
小女童便仰頭望他,隨即站起來,跟著他往回走,一步三回頭。
“又遇到耗子了?!?/p>
“都說了,不要這樣一直盯著人家?!?/p>
“三花娘娘只是看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