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為何大晏如今竟比前朝末年還多了一倍有余呢?”
“自是因為大晏注重民生和經濟,百姓過得好,人口自然增長迅速。”燕仙說道,“前朝之后,數十年亂世,大晏開朝時僅四千萬人口,到百年前已增長到了萬萬之多,咳,老朽不知該說不該說?!?/p>
“此處隔絕天聽,燕仙與我隨便聊聊,又有何不可說?”
“其實已成?;肌!?/p>
“人多是災?!?/p>
“先生年紀輕輕,亦有如此見解,實在難得。”老燕仙很自然的回贊了一句,“月滿則虧,天下之事亦是如此,盛極必衰?!?/p>
“燕仙可知,后來又是如何解決的?”
“當時大晏宰相名為何發,既頒發良策,還土于民,又從東方引進優良稻種,每畝產量大增,這才過了那關,也造就了如今前所未有之盛世。”燕仙說到這里不由連連嘆息,“可惜何公,卻沒得個好下場,還好民眾感念他的恩德,自發建廟,助他死后成神,如今位列仙班,在天宮中也備受敬重。”
“可現在大晏一萬萬又九千萬民眾,比當時又多了將近一倍,在下這一路走來,多見貧苦百姓,耕地少,人口多,家中無糧,豈不是又走到了百年前的難關前?”
“先生想說,天下要亂了?”
“如此下去,矛盾日深,百姓無地可種,無糧可吃,恐怕是要亂了。除非再出一個何公,更厲害的何公?!彼斡晤D了一下,“只是在下想說的卻并非這個。”
“哦?”
老燕仙疑惑的看向宋游。
俗人怎解仙人意
宋游往前走著。
夜里星光微弱,其實看不清路邊的草木,但也無需看清。
一切都已在他的心中——
梅蘭竹菊,松柏楊柳。
棗紅馬愛吃的苜蓿,今日在馬蹄山上才摘了一朵的蒲公英,對了,上山那條小路上還開得有野菊花。
水仙月季,清荷芍藥。
柑橘柚子,豌豆黃瓜。
這熟悉的萬事萬物……
宋游轉頭看向老燕仙,又問:
“海對面也有人吧?”
“這是自然,有些地方還與大晏有貿易往來,甚至向大晏稱臣?!?/p>
“那別的陸地呢?”
“自然也有?!崩涎嘞纱鸬?,“不僅有人,還有盛世王朝,只是風情與此地不同,人也長得不同,所信的神靈也不同?!?/p>
“他們也吃稻米么?”
“自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