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也立馬說道:“去平州地界,恐怕還要走將近二百里路,騎馬跑得快也要一天時間,用腳走少說也要兩天。先生于小人有大恩,小人這里沒有可以招待先生的東西,便厚著臉皮請先生留下來吃頓晚飯,暫住一晚。”
“恭敬不如從命。”
能有個落腳處,能吃頓熱騰騰的正經(jīng)飯,總歸是要比風餐露宿好些。
里屋有人喂小牛兒喝了點水,吃了點肉粥,小牛兒漸漸緩過神來,雖然虛弱,卻也算是恢復了清醒,能講話了。
大人問他怎么回事,他說不出來,問他去哪里了,他也說不出來,只說隱約記得自己站在一條小路邊,周邊霧蒙蒙,什么也看不清楚,后來有一只貓帶著一名道士來到自己面前,和自己說話,然后帶著他沿著一條路走,就到了家門口。
眾人一時皆驚奇不已。
貧苦百姓不養(yǎng)閑神
山間的傍晚,天光是昏黃的。
又暗,又黃。
主人家門口有個池塘,里面養(yǎng)著有魚,今日便去捉了魚來,又取了臘腸臘肉,去鄰居家借了些菜,婦人們便在灶屋里忙碌著。
男主人則在堂屋之中招待客人。
包括從隔壁村請來的老先生,自發(fā)前來幫忙的親戚鄰居,以及順路帶了娃兒魂魄回來的小先生。
主要是兩位先生。
“我家娃兒遭了這一場難,也不知道對以后的事有沒有影響。”
主人家看向宋游和老先生。
其他人都聚精會神的聽。
有趣的是,有些鄰居家的小孩兒也來了,默不作聲的倚靠在門口,悄悄盯著里邊,這種玄乎的神鬼之事好似天生對他們有極大的吸引力。
老先生卻瞄向宋游,一時不敢先開口。
宋游也瞄向老先生。
屋中一時沒有人說話,沉默片刻。
“實不相瞞。”宋游先開口了,姿態(tài)放得很低,“在下一直都在山上清修,去年才下山游歷,何況年紀不大,這類事情實在見得不多,今日也是運氣好遇上令郎的魂魄,巧合而已。老先生才是有經(jīng)驗的人,主人家只問老先生就是。”
主人家便看向老先生。
老先生斟酌了下,這才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