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游看了眼邊上兩桌江湖人。
應(yīng)該是他們的首選吧?
謝過店家,宋游繼續(xù)上路。
逐漸日已過三竿,今天天氣和昨天一樣好,陽光下的翠云廊美得不像話。
若有閑心,其實行走其中是種享受。
宋游在幾名背夫后頭跟了一段,他們走多快他就走多快。有人在前面領(lǐng)著,走路能省不少精神力氣。
有時跟著他們找到古道旁的小溪山泉,見他們用手掬水喝,他也用手掬水喝,有時見他們停下歇息,仗著這身道袍和他們小談兩句,問一問路長,聽一聽別地的風(fēng)情和方言,都算是收獲。
下午陽光繼續(xù)灼人,蟬鳴聒噪,全然看不出昨日曾有過大雨大霧,大霧間還曾有鬼出沒。
宋游停下休息時,一時忍不住,又小憩了一會兒。
睡醒時那群黝黑干瘦的背夫早已不見了,只剩下空蕩蕩的青石古路,林蔭光點,青石板中間一串小坑,一直延伸到林蔭古路的深處,那是那些背夫走的方向,看不到頭。
宋游只好帶上行囊,沿著這些小坑,再次獨行。
他剛剛是看見了的——
那些背夫們拄著竹木杖子,如同傳承一般,每一次都精準(zhǔn)的杵在這些坑里,似乎他們與千百年前的背夫先輩們不止是走的路一樣,連邁的步子都一樣大。
千年來的水滴石穿,才造就了這條道上抹不去的烙印,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傳承?
如此走著,只覺腳下每塊石板、每株古柏都是時光的見證者,宋游目光閃動間,又想起了前日師父的話:
“你以為在這山中打坐吐納、讀書練習(xí)就叫修行嗎?”
宋游一聽就知道,她想讓自己下山了。
這老道年輕時也曾踏遍大江,游遍四海,也因此有了一身不錯的道行,她向來不認(rèn)為枯坐等于修行的。加上宋游早有了解,伏龍觀代代人都是要下山游歷的,有長有短,卻從無例外。
果不其然,很快又聽她說:
“你該下山去,去踏遍山川湖海,去看看世事人生,尋訪名山仙師也可,偶遇妖魔鬼怪也可,去見你在山上見不到的真實世界,那萬里之路中,既有你的修行,也許也能找到你感興趣的東西。”
原來她都知道啊……
下山便下山吧,宋游也想去看看,這個世界除了妖怪鬼神,還有多少有趣的東西。
不覺漸到黃昏時候。
宋游在路旁一間廟子前站定,抖了抖行囊,抬頭打量著廟子大門兩側(cè)的對聯(lián),不由小聲念了出來:
“這條路誰人不走?”
“那件事勸你莫為!”
這是一間附近村子自建村廟,一間屋子,里面雜七雜八供了很多神靈,佛道二教都有,也有本地神靈,大致是以前有德行聲望的人死后所化。每尊神像身后都寫有名諱,有些還寫有生平事跡。
村廟離翠云廊不遠(yuǎn),常有旅人在此過夜。
宋游已決定今晚夜宿于此。
抬步踏進(jìn)大門,還有香在燒著,宋游先對各位神像施了一禮,道一聲打擾,這才找了個離門遠(yuǎn)的角落,彎腰吹掉地上的灰,靠著墻盤膝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