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情人節。
若是心有所屬的人,這晚早早的就會約好,出來相會。
若是沒有婚配的適齡男女,尤其是大家閨秀與文人學子這等讀過書的,從小在詩詞文章與地方傳聞中聽說上元節有情人成眷屬的故事,壓抑了一整年的情愫難得有一次釋放的好機會,自然心生向往,各個成群或帶著仆從婢女,提著燈籠行走于街上,目光都往異性身上瞟。
少年生得俊美,莫說年輕女子中年婦人,就是有些男子,也忍不住向他投來目光。
少年只好眼觀鼻鼻觀心。
或者朝旁邊的女童投去目光,看見熟悉的人,總讓他舒服些。
“看那些小人兒,都在看三花娘娘的小馬兒燈籠。”小女童眼睛很明亮,得意道,“但是只有三花娘娘有。”
“……”
聽她無所謂的說話,燕子也好似被其感染,輕松了些。
“這里三花娘娘好像記得,快到以前三花娘娘和道士猜燈謎的地方了。”小女童直盯著前邊,“要是還有猜燈謎的,我們又去贏一個。”
燕子聞言也看向前頭,又抬頭往樓上看。
不知不覺已走到了河邊。
此處燈火尤其通明,沿途幾家,都是花柳風月場所,小樓修得極其漂亮,樓上窗口往往倚著美貌女子,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盯著下邊,既欣賞燈會的絢麗與熱鬧,也招攬客人。
前方便是青紅院。
青紅院仍舊燈火通明,前面圍著一大群人,在猜燈謎。
宋游領著女童與少年過去看了看,場景大概和數年前差不多,只是主持猜燈謎的換了另一個妙齡女子,臉蛋青春,姿容出色,已陌生了。
燈謎比當年復雜許多。
一個年輕書生在一眾好友擁護下,很自信的聽著謎題,在別人苦思之際,他只稍稍一想,便給出答案,可謂才思敏捷。再伴隨著一些輕佻的言語,引得旁人側目又大笑。
宋游站在人群中看了看,倒是在妙齡女子身后看見另一名女子,才短短幾年,便已是人老珠黃,面容卻仍舊透出幾分熟悉。
這名女子幾乎站在燈光的最外圍,只看著妙齡女子,似是在指導新的接班人。
與此同時,她也看見了道人。
好像也覺得道人有些熟悉,不禁將目光停在他身上,微微偏頭,露出思索,隨即目光一垂,看見道人身后女童手中的燈籠,這才想起來。
“……”
宋游則向著她略微行禮。
女子依舊盯著他,又轉頭看了眼前邊更年輕的女子,見她應對得從容,風采不輸自己當初,便不再擔心,轉而蓮步款款,走向道人。
青紅院是長京一絕,當初的她也算是青紅院的名人之一,這可不是光靠容貌身段就能做到的,還要有一身才藝、與人交流的技巧,當年的她也是被長京不知多少文人士子追捧的,只是這才不過六七年的時間,她從人群中走過,竟然已經沒有多少人將目光投向她了。
大家都看向燈光下那名談笑自若的妙齡女子。
一代新人換舊人啊。
女子笑得從容,來到道人面前,這才小聲問:“道長可是多年前中秋燈會上的那位?”
“難得足下還記得我們。”宋游也行禮道,“多謝足下當年贈送燈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