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了酸豇豆肉沫餡和咸菜肉沫餡兩種,既開胃好吃,又可以補充鹽分,自己煮了幾個雞蛋帶上,又烙了幾個蔥油肉餅,都用油紙包著,再加上另一個方方正正的油紙包,一同放進包裹里,便叫上女童與燕子出門了。
三花娘娘挎著她的褡褳,里面除了她的小零食和小刀旗子,還有一個裝滿的水囊,算是為宋游分擔了一些重量。
一行人往北欽山而去。
那方方正正的油紙包里,正是宋游帶了一路的半部《蔡醫經》。
小女童拿著她又短又細的小竹杖,學著宋游拄著,只是這根竹杖對于如今的她而言有些太短了,倒是可以當做玩耍的棍棒。
于是她一邊走,一邊到處揮舞,時不時盯著路面上細小的碎石,陡然一揮竹杖——
碎石便立馬往旁邊飛去。
碎石不能太大,最多不能超過指甲蓋大小。
否則就會不聽她使喚。
正好遇上鬼市開市,宋游又去鬼市轉了轉,本想緬懷曾經歲月,卻另有收獲。
鬼市魚龍混雜,向來不如城中規矩,各種真真假假的消息滿天飛,總比城中傳得快些。來到這里,感受這里的氛圍,看這些人的想法,這才能體會到長京之亂遠比長京街上看到的嚴重。
這些本就藏身于暗處的人,亦是最容易對大晏朝廷和如今局勢不滿的人,原先一片太平,自然壓在心底,只敢小聲說,小范圍討論。如今大晏開始顯出了一點亂象,他們心底積壓的東西便立馬爆發了出來,仿佛成了最先知水暖的鴨,最先知水渾的魚。
并且有趣的是——
長京街上比以前蕭條冷清,這鬼市反倒比以前熱鬧多了。
住的則是以前的茅店。
值得欣慰的是,當年那戶人家的男主人已經從軍歸來,還混了個品級低的校尉,如今在城中做一個小武官,俸祿也還可以。
也許當年的彩虹是有用的。
隨即慢慢往北欽山走,一邊走一邊觀賞早冬蕭瑟的天地,餓了便找個地方,生一堆火,用木棍串著饅頭烙餅烤熱,便是一頓湊合飯,總歸比街上買的蒸餅饅頭或干巴巴的胡餅更有滋味一些。
如此走到北欽山時,已經四天后。
這次北欽山倒是還未下雪。
前些天到長京,
醫經已成
湖邊草甸已老,樹木皆凋,落了一地的枯葉,唯有茅屋后的竹林仍然墨綠,全都低著頭,昏黃天光下有些偏黑。
湖面安安靜靜,清晰的倒映著岸邊光禿禿的樹枝,也落了不少落葉,飄在湖面上像是小船,一片蕭瑟之感,細看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一名道人帶著小女童與棗紅馬,進入這方世界,像是無意闖入一幅秋冬畫卷之中。
湖上仍有小舟,舟上仍有釣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