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姓徐,名秋月,回稟先生,此地乃是余州刻郡扶搖縣,和帛州交界,先生從哪來,要去哪?”
“在下從陽州、帛州來,游歷天下,大抵要去長京。”宋游說道,“行至此地,水囊也空了,干糧也吃完了,腹中饑餓,不知可否向足下討一些水換一些干糧,沒有干糧,換些米面亦可。”
“水倒是可以……”
徐姓書生不禁面露困窘之色:“然而莫說便于先生攜帶的干糧,就是米面,徐某家中也沒了存糧,還等著地里的燕米熟了救命呢。”
“那便謝過足下的水了?!?/p>
“無妨無妨……”
書生連忙卷起書,領著他進門。
家中有個水缸,也快見底了,當書生拿起瓜瓢,給宋游裝滿水,差不多就真的見底了。
“先生見笑。”
“清水甘冽,亦是足下辛苦打來的,不敢見笑,只敢道謝?!?/p>
“今年是個鬼年,流年不利,到處都不太平,不是鬧山賊就是鬧邪物,尤以我縣最盛。家家戶戶都過得緊巴巴,路上茶攤也開不走了,先生若是想換些干糧米面,恐怕只有到城里去了?!?/p>
“不知城中還有多遠呢?”
“由此往前,還有四五十里?!?/p>
徐姓書生說著頓了一下,不禁上上下下打量著宋游一行。
道人樣貌年輕,說話卻老成,手中一根青玉竹杖,身后一匹沒有韁繩的棗紅馬,竟還跟了一只燕子和一名女童,倒也新奇。
那女童漂亮得不似凡人,干凈得也不像遠道而來的人,此時正仰著頭,一眨不眨的盯著他掛在房梁上的幾只煙熏耗子。
這一行看起來并不普通。
書生心意一動,不禁問道:
“先生可會除妖之法?”
道人還沒有說話,女童便從房梁上收回目光,率先回答道:“我家道士最會除妖了!”
“當真?”
書生依舊看向道人。
“實不相瞞,在下原先是最會除妖的,不過如今有了我家三花娘娘,在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