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了一下才開口說:“謝謝道士……”
“不客氣。”
“你……你……”
“那個廖某說三花娘娘寫得很好。”宋游依舊盤坐在檐下,像修行高人,抬頭看向女童,淡淡的說,“三花娘娘繼續講。”
“那個廖某說三花娘娘寫得很好,非常有趣,讀起來就很開心,所以答應幫三花娘娘印刷出來,用來賣錢。”小女童說著,又低下頭,將手伸進褡褳里拿出三塊束腰蜂窩銀,拿給道士看,“還給了三花娘娘錢,說是向三花娘娘買的。”
“那我給三花娘娘的丹藥,三花娘娘拿給他們了嗎?”
“拿給他們了,他們說謝謝你。”
“知道了。”
宋游淡淡點頭,坐著不動。
小女童則把銀錢收好。
三花娘娘寫的游記宋游是看過的,只看過一頁手稿,是三花娘娘特地挑的一頁給他看,別的不給他看。
本身出海是三花娘娘的親歷見聞,這份親歷見聞本就奇妙有趣,無需想象力的點綴,只需將之如實寫下來,便是一個不錯的奇妙故事。只不過同樣的故事不同人來寫也會有不同的味道,既看本領,也看風格適合與否。
就他來看,三花娘娘寫得很不錯,文筆幼稚,但是有一種童趣。
而除了童趣,還有另一種稀奇的趣味。
便是貓兒與人不同的視角、不同的關注點和不同的想法,常常讓人意料不到她會這么寫、她的關注點會在這上面、思維又是如此的跳躍。
可惜也只看了那一頁。
不過故事好是故事好,在這年頭,絕大多數人出書也都是不賺錢的。
多數情況下,只有少數有名氣的文人,被人特地請去寫詩填詞做文章,別人為表感謝,會給一些“潤筆”。此外很少有人靠寫書掙錢。著書者要么是為了名氣傳播,要么是為了傳承學識,要么是為了理想抱負,或是單純的喜好樂趣。
那廖家眾人應是念及三花娘娘的恩情,這才給了潤筆費。
說是買稿,其實連數額都和三花娘娘上次要的一半捉妖驅邪錢一樣多,其實就是另外一半。
宋游早有所料,于是用一縷早年間的立春靈力化了一粒丹藥,讓三花娘娘帶過去,請他們化水飲用,補回此前被金蟾吸取的生機陽氣,也算是補足他們特地給三花娘娘的這份潤筆費,不虧欠于他們。
“三花娘娘為何不肯讓我陪同三花娘娘一起去呢?”道人仰頭看她,“為何這么不肯讓我看到三花娘娘寫些什么呢?”
“唔……”
小女童充耳不聞,只扭過頭,看向不遠處在辣椒叢中飛舞的小蝶兒。
那神情姿態,和尋常裝作聽不見人說話的貓一模一樣。
“可是三花娘娘既然已經出書,若是書賣得好,流傳于世,在下即使今后再不來陽都,在逸都也會買到三花娘娘的書的。”
“你別買!”
“終會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