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鏡雖懸臺上,只要過得去也肯慈悲。
業(yè)山之大,鮮花滿地,離遠(yuǎn)了看兩座廟真是渺小,在花海中只剩一個小點,不過卻與山后的白云齊平。
道人帶著三花貓與棗紅馬越走越遠(yuǎn),從滿地的湖泊寶石中穿過,也從滿地野花中走過,看著湖泊中泛起漣漪,看著飛蟲在花叢中穿梭,看著原本一片荒涼的土地上偶爾也有小動物的動靜了,便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滿足感。
三花貓時前時后,有自己的事要忙,有時也回到道人身邊,與他講話。
“這個就是三花娘娘給你說過的魚兒很多的那個小湖,不過都是小魚,用桿子就能釣到,那邊那個湖大魚多,只是沒有那么好捉?!?/p>
“原來如此。”
“這個水塘里很多泥鰍,三花娘娘做的泥鰍干就是這里捉的,現(xiàn)在都還沒有吃完呢,裝在兜兜里的。”
“三花娘娘還會釣魚了呀?!?/p>
“都講到泥鰍來了……”
“我畢竟不如三花娘娘聰慧?!?/p>
“是哦……”
貓兒說完一下子躥了出去,在草叢中跑出挺遠(yuǎn),卻不是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動物要過去認(rèn)識一下,而是已經(jīng)過了石橋,漸漸遠(yuǎn)離了業(yè)山,她便指著不同的方向給他說,哪里是自己夏天撿菇菇的地方,哪里是自己捉兔子的地方,自己曾在哪里折了樹枝當(dāng)棍棒或釣竿……
這一年多以來,確實辛苦她了。
不僅自己捉魚,還要烤魚來給他吃,舍不得花錢買糖,就會找蜜蜂借蜂蜜,覺得肉干貴,就自己捉兔子捉山豬來自己做,想到道士平時除了吃肉也吃一些別的亂七八糟的東西,便又去給他摘野果挖野菜,撿菌子,煮稀粥,生怕把他餓著。
就是這樣,道士也經(jīng)常連著好久不吃也不喝,可把她給愁得。
宋游轉(zhuǎn)身看了一眼,業(yè)山已經(jīng)遠(yuǎn)了。
收回目光時,貓兒又化作了人形,折了一根樹枝來打草玩,似乎她也長高了一些了,至少這一年中,比往年長高得更多。
多半是愁的。
……
資郡郡城,僅有的一家旅店。
就是此前曾與狐貍同住過的那一家,旁邊有座小山,狐貍與侍女曾在山上亭舍中等他。
有趣的是,店家居然還能一眼將他認(rèn)出。
“先生,又來了?。俊?/p>
“店家還記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