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捕頭聽得暗自心驚。
泰安寺作為城中香火最盛的寺院,在逸州宗教界地位雖比不上城外那座千年道觀,可占了地利,那廣宏法師亦是城中多位貴人的座上賓。
羅捕頭覺得自己該盡快破案。
于是又風(fēng)風(fēng)火火趕往泰安寺。
早前已派出手下最得力的人來了這里,已將事情經(jīng)過打探了個七七八八,如今那些旁觀者都還在這里。倒也不是手下捕役不放他們離去,而是八卦心理作祟,都自發(fā)的圍在這里,紅光滿面,等著看熱鬧。
羅捕頭一來,大家七嘴八舌。
話里話外都離不開一清秀的年輕人。
有人說看見那年輕人帶著貓進(jìn)了五觀堂,沒有座位,他禮貌詢問過后,才坐在了廣宏法師旁邊,看起來很隨意,像是個巧合。
有人說看見那年輕人和廣宏法師一起沿著迂折長廊走向萬佛寶殿,小聲談話,都很有禮,像是認(rèn)識,又像不認(rèn)識。
有人說聽見廣宏法師問那年輕人想要如何。
有人說那年輕人必是妖人,用妖火謀害了廣宏法師。又有人說那廣宏法師自己心中有鬼,才在佛祖面前自燃告罪。
有人說那火沒有溫度,又有人說隔著老遠(yuǎn)便感覺到了燙,有人說是黃的,有人說是紅的,但那落在地上毫發(fā)無損的衣裳卻是做不得假。
大家都繪聲繪色的描述了當(dāng)時的場景。
羅捕頭聽得心驚不已。
接任捕頭一職多年,他見過不少涉及妖鬼的案子,卻少有處理過這種牽扯到神佛的案子。
怕是他父親也沒見過幾次。
不過他依然保持著鎮(zhèn)定。
先帶人去搜查了廣宏法師的住處。
這泰安寺除了這妖僧,似乎也沒別的有道行的人了。不過話說回來,他們有公職在身,就算廣宏法師還在,只要牽扯進(jìn)了案子里,想要阻止的唯一方式也只能是通過城中貴人進(jìn)行施壓。
因此無人敢于攔阻。
果不其然,憑著多年經(jīng)驗(yàn),一眾捕役很快找到了被廣宏法師藏起來的贓物。
一堆沒用完的藥材,一些古玩字畫,至于那些書書本本,無論是佛法經(jīng)書還是別的什么,羅捕頭一概不看,只用箱子收起,帶回衙門。
……
一個時辰后,逸都衙門。
天色已經(jīng)暗了下來。
公堂中間放著一口木箱,邊上點(diǎn)了燭火,搖曳著照出幾人的身影。
劉知縣身材矮小,站到了公堂正中,箱子的前邊。在他身后跟著一位幕僚,羅捕頭和兩個捕役恭恭敬敬站在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