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這些年來聽了道人太多傳說,還是隨著年歲的長進、對于有些事認知越發深刻,亦或是年紀增長后本就會失去年輕時的隨意,福清宮的觀主與應風出云兩名道長在如今的宋游面前,都多了許多恭敬與客氣。
更加違和的是,二十年過去,當年的中年道人已經年老,當年的小道長也已經到了中年,反倒是對面溫和隨意的宋游面容變化不大。
道觀中許多小道士都十分不解。
傳承的交替輪回
須發皆白、德高望重的福清宮老觀主彎著腰行禮,在整座青成山包括山下方圓數十里也都很有名望的兩名中年道長也極為恭敬客氣,那名年紀不顯的道人則是溫和淡然,道人身邊的女童也是面無表情,仰頭盯著對面,心中一點也不惶恐。
觀中年輕些的道人都面面相覷,卻又不敢發問,只得悄悄瞄著,聽他們說話,在心中猜測。
“光華子道兄可還在?”
“回稟道兄,師祖已經去世了?!?/p>
“何時去世的?”
“大安二年去世的。”
“大安二年,八年了啊?!?/p>
“大安二年,也是夏天,差不多八年整。”應風道長回答道。
“唉……”
宋游雖然早有猜測,可還是嘆了口氣。
福清宮的老觀主光華子是他家老道的舊識,在他下山前,在這福清宮中,唯一稱得上熟識的便是光華子了。
如今多了兩個,也已經從當年的兩個小道長變成了兩個中年道人了。
世事一場大夢,人間幾度秋涼。
“師祖走時很安詳,無痛無災,還吃了一頓晚飯,飯后給我們說,他陽壽已盡,來請他的陰差已經到了山門口了,叫我們若是有道行的,看見了莫要阻攔人家秉公辦事,既很無禮,也恐遭來鬼城陰官神靈怪責。”出云道長說道,“隨后他叫我們出去,頃刻的功夫,我們便看見有陰差從山門外穿墻而入,陪同師祖離去,等我們再進門,師祖盤坐在蒲團上,就已經只剩軀殼了。”
“這樣倒是不錯。”
“師祖修行多年,自有道行,平生不曾做過錯事,還曾替山下百姓降妖除魔,多半能在陰間為官,等我們下去,怕還能與他再會?!?/p>
“也許……”
“道友莫要站在這里了,請往里走?!备G鍖m現任觀主連忙說。
“好。”
道人跟隨他們往內。
身邊女童背著女娃,一匹棗紅馬默默跟在后頭,脖頸上鈴鐺叮當響。
觀主往前帶路,應風出云兩名道長陪同左右,都不由回頭,看向身后這匹馬。
頭大頸短,體魄強健,xiong寬鬃長,皮厚毛粗,是逸州少有見到的北元馬,不過較尋常北元馬卻要矮瘦一些,有些先天不足。
正是當年他們二人冬夜冒著寒風冷霧親自送去的那一匹。
逸州常見的是西南馬,雖然善于爬坡上坎,可實在矮小,不善奔跑,也不如北元馬皮實好養當年師祖料到面前這位道兄將要遠行,特地托了關系從一位相識多年的香客那里弄來的,雖有先天缺陷,可也是極限了。
不曾想這匹馬竟跟隨神仙二十年。
與此同時,棗紅馬也略微偏過頭,朝他們投來了目光,卻是不知是否還記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