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貧僧法號持燈。”
“阿彌陀佛,貧僧法號明徹。”
“原來是持燈佛,明徹佛,在下宋游,有禮了。”宋youxing禮道,“雷公已去,兩位佛陀意欲如何?”
“此非貧僧該留之地。”
“此非貧僧該行之事。”
兩名佛陀雙手合十,低頭說道。
“聽聞伏龍觀當(dāng)代游歷天下二十年,二十年后便會回山,如今已剩不到一年了。”持燈佛說道,“待尊駕回到陰陽山后,我主愿親往陰陽山,拜訪尊駕,相談未來之事。”
“這是佛主的意思嗎?”
“我主定有此意。”持燈佛道,“即便我主不來,我等定也愿來。”
“不知可否?”明徹佛問。
“恭候大駕。”宋游說道,“在下對于西方極樂世界也很感興趣。”
“貧僧以前也以為,極樂世界在西天,現(xiàn)在看來是在人間,未來人間。”明徹佛閉目說道,“此番應(yīng)多謝尊駕指明大路。”
“然而佛國與天宮一樣,并非人人同心同德,尊駕所行之事,艱阻重重,還請萬事小心。”持燈佛行禮說道。
“恭送二位。”
宋游表情始終平靜。
這二位倒不一定都是有大德行之輩。只是他們乃是天宮調(diào)請來的,如今周雷公已去,他們已沒了再動手的理由。就算動手,也已經(jīng)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了,反而有可能折在此處。
當(dāng)然——
宋游更愿意相信是德行,而非衡量。
“尊駕保重。”
“貧僧告辭。”
無聲無息間,天上金光也散去。
“……”
道人卻并未立馬離去,而是從天上收回目光,再次看向這方世界,隨即邁開腳步,拄著竹杖,繼續(xù)沿街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