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雞吃得人滿嘴都是油。
兩人繼續(xù)交談,貓兒則趴在旁邊,抱著一塊雞腿認(rèn)真啃著,嗦著骨頭里的油,思考著自己的事情,劉姓中年人也在旁邊,以他的本領(lǐng),自然不至于在兩人之間插不上話,恰恰相反,無論是說什么,說當(dāng)?shù)刂?,修行之事,傳說之事,他都有所涉獵,都能很自然地接上話。
“足下又來這山中多久了呢?”宋游對老者問道。
“容我想想……”
老者抬頭望天,想了想才說:“我是普元二年來的這山上,見了一次真龍騰起,感到此地不凡之后,次年下定決心來的這山上修行。此后一直住在那邊貓耳山上,再沒有下過山,算算也有五六十年了。”
“五六十年?”
劉姓中年人驚異挑眉。
旁邊貓兒也聽到了自己感興趣的字眼,耳朵動了動,抬頭瞄了眼老者,又疑惑的到處看了看,這才低下頭,繼續(xù)啃雞腿。
“哈哈哈,老夫在山上修了幾間竹屋,開了幾塊田地,除了買鹽算是交了點稅,平時也沒人在山上來收老夫的稅,終日除了打坐修行,便是采菊泡水松葉煎茶,自耕自種,自給自足,閑了自有別的隱士來訪,或是也去別人那里轉(zhuǎn)轉(zhuǎn),好不自在,何須下山去?”
“那老先生今年……”
“上山時四十歲。”
“哎呀!”
劉姓中年人頓時一驚,皺眉思索,吸著冷氣,這才問道:“貓耳山是在……”
“就是壩達南邊,那兩座挨在一起的山頭,像是貓耳朵一樣。”
“竟是那座?”劉姓中年人說,“以前曾聽幾位隱士說過,那座山上住著一位老神仙,道行很高,也懂很多法術(shù),很有修為,許多修道的隱士都將之當(dāng)做德高望重的前輩,遇到修行問題,法術(shù)疑難,都會去請教,哪怕是別的不修道的隱士,也常常慕名前去拜訪,還曾聽說那位老神仙曾在山間與真龍對談,難道就是老先生?”
“不敢當(dāng)不敢當(dāng)……”
說是不敢當(dāng),其實是變相承認(rèn),自己就是他口中說的那名老道人。
“真是久仰。”劉姓中年人十分震驚,也很欣喜,“劉某早就想去拜訪老先生,只是聽聞老先生年事已高,逐漸不喜歡被人打擾,別的隱士前去拜訪都常常被請回,就沒有前去,卻沒想到,竟能在此地遇到老先生。”
“哪有大家說的那么玄……”
老者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放下酒碗,連連對他拱手:“此刻坐在這里的,只是一個蹭兩位酒肉的老東西罷了?!?/p>
“足下既在山中待了五六十年,想來見過不少次真龍了?”宋游問道。
“這是自然?!崩险唿c頭,“老夫不僅見過不少次真龍,因為一些特別的緣分,還曾與下方真龍對談,也曾夢見過真龍?!?/p>
“不知是什么緣分?”
“這就不好說了。”
“是在下冒昧了。”宋游頷首低頭,“那足下可知真龍何時會露面呢?”
“這就沒有規(guī)律可循了。真龍平日里在下方沉睡,唯獨立春前后才能露面,出來透一透氣,有時他愿意出來,就被世人所見,有時不愿意就在龍池中蟄伏歇息,至于他何時愿意,何時不愿,卻是神仙也不知道的?!?/p>
“原來如此……”
宋游露出遺憾之色。
半只燒雞,本來夠道人和貓兒吃飽,加上一位老者,就有些夠嗆了,還好宋游還有些干糧,老者也帶了些松子,僅說果腹是綽綽有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