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內心則只有一種感覺——
天宮正神確實對地神有不小的影響,官府朝廷更是對城隍廢立有著直接的權力,可天宮正神也好,朝中大員也罷,都不如跟在這一位的身后。
自己這位帝都城隍如今也漸漸像個樣子了,神位穩固,神權回歸,神力上漲,香火日盛,回想起四年前的長京城隍,真是如夢一樣。
而這些不都是這位帶來的嗎?
此時城隍自然不敢托大。
便見屋中燭火搖曳,老城隍坐得端正,與他講說:
“當初先生走后不久,國師就常常不在長京了,似是在別處有什么要事要忙,也沒人知道是什么事,倒是有說是國師身體不好的,有說是國師忙于道人那些煉丹修行之事,對國事興趣便少了,還有說是國師回了鹿鳴山忙于師門傳承的,各種說法都有。小神耳目只限于長京,何況國師要去哪里,要做什么,就不是小神能管的了?!?/p>
“難道西域小國行刺事件是真的?”
“以小神所見,應是真的。”
城隍大人放低聲音,與他說道:
“聽說安西大將軍為了軍功,常在西域挑起戰爭,不顧那些小國的死活,幾乎把人當成了牲畜?!?/p>
“此前西域地火國被安西大將軍勒索了許多珍寶美女,本就苦不堪言,可最后安西大將軍還是找了個由頭,出兵將地火國幾乎覆滅,據說王室一半都被殺死,女眷也有遭到凌辱的,大將軍還上表朝廷,說是地火國王對大晏不敬,自己這才出兵攻打,還得了朝廷表彰?!?/p>
“隨后又由原先國王的侄兒重建國家,向大晏稱臣,但聽說那邊國家很小,有時王室間感情很深,這位侄兒便與原先的國王感情甚篤,地火國的人又脾氣暴躁剛烈,于是表面稱臣上供,親自赴京請罪,實則不知從哪借了寶物來,一打開盒子,就是洶涌而出的熔巖與地火。當日接待外臣的宮殿都差點被燒掉,大臣近衛都被燒死了幾個,所幸皇宮也有些布置,陛下這才幸免于難?!?/p>
“國師不在?”
“不在?!?/p>
“這樣啊?!?/p>
宋游露出思索之色。
這位城隍是長京的城池守護神,城中之事,自然比誰都看得清楚。即使陳將軍在朝中有內應,在京城有耳目,也不可能比得上他。且城隍大人雖是國丈死后封神,然而畢竟死了多年,也成神多年,雖與凡人和朝廷牽絆很深,根本立場卻也不同,從他口中聽來,應當會相對客觀。
這也是他想從城隍口中聽說的原因。
城隍稍微一頓,便繼續說:
“隨后陛下身體便變差了許多,長平公主在朝中經營多年,勢力根深蒂固,支持者甚多,哪會放過這個機會?可誰想到,陛下特地如此,也想趁這個機會為后續繼任大統的皇子掃平道路。一番明爭暗斗,最后甚至兵變,令長平公主沒想到的是,幾位禁軍大將軍表面歸附于她,其實仍舊效忠于陛下,始終效忠于長平公主的,則在當晚就被屬下ansha了。最后的結局就是這樣了,長平公主的勢力被連根拔起,大晏再也不可能有一位女皇誕生了,隨后兩位皇子無論是誰繼任,都不再有阻力。”
“陛下有定下太子嗎?”
“……”
城隍大人搖了搖頭,一臉無奈。
宋游此前待在長京,對兩位皇子倒也聽說過,也曾有過一面之緣,不過那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今晚的飯桌上,又與陳將軍聊起過,也算是對兩位皇子三年后的變化又多了一些了解。
兩位皇子如今都已長大了許多,各自的性格也都初步展現出來。
大皇子不是皇后所生,不過卻是陛下最喜歡的貴妃所生,小皇子是嫡子,有更大的法理優勢,不過皇后已不受寵多年,家族勢力也在當今陛下登基后不久因為染指權力中樞而被這位皇帝清除,反倒是貴妃的母家如今頗有兵權,掌握著長京周邊一些軍隊。
大皇子性格剛強尚武,近兩年來隨著年紀增長,又頗有豪氣,有武皇風范,和當今陛下很像,也很得陛下喜歡。
小皇子儒雅喜靜,雖有些懦弱,卻很有文采,善良仁義,在朝野都廣受好評。
聽說朝中不少人都希望陛下盡快定下儲君,最好遵從立嫡不立長的傳統,免得起了亂子,不過陛下卻似乎有別的想法,遲遲不予表態。這是一位氣蓋云霄的大帝,此前力排眾議進軍塞北腹地,陳將軍不負所托,兵鋒鑿穿塞北,覆滅草原,建立千古奇功,更是使他威勢無兩,此時的他便像一頭老態龍鐘的真龍,即使誰都知曉他已沒有幾年可活了,可每個人從他身邊走過,卻也沒有誰敢不屏住呼吸的。
而對于這位武皇的心思,這位長京的地神卻搖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