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后世來者如何,放眼前邊古人,實在沒有哪個朝代的百姓比大晏過得更好了。
到了百年前,大晏已經逐步衰弱,人口劇增,土地不夠養活天下人,亂世之象已顯,甚至北方已有人舉兵造反,四方勢力蠢蠢欲動。聽說也是一位道人不忍心見天下再陷戰亂,流離失所,獻出許多妙計,又有何公挺身而出,這才重迎中興,甚至有了現在的又一次極勝。
“國師又如何知曉?”
“云頂山崔南溪遇仙一事,貧道實在好奇,便去查算了一番,從民間諸多傳聞之中,找到了伏龍觀傳人下山的蹤跡。”
“云頂山!”
皇帝頓時睜大了眼睛。
當時聽到云頂山遇仙一事之時,并未將之與伏龍觀聯系起來。也許是上次伏龍觀修士出現在皇室面前已過去了近百年,太久沒聽說過了,也許是一夜一年的仙跡太過驚人,讓他覺得那是真仙所為,伏龍觀的修士也做不到。
“國師又是如何知曉他到了長京的呢?”皇帝想了想,“難道長京城隍……”
“陛下英明。”
“昨夜……”
“貧道猜測,多半也是他的手筆。”
“……”
皇帝仍舊睜大著眼睛。
“云頂山一夜一年,已是仙跡,如今又天降祥瑞,滋潤京城周邊萬物,難道伏龍觀的修士真是仙人?”
“不瞞陛下,貧道昨日才與那位見過一面。”
“國師見過那位?”
“巧遇。”
“他長何樣?國師與他說了什么?”
“貧道請他去了觀星樓上,喝了幾杯茶,聊了些地府之事。”國師說道,“初次相遇,不好細聊,只好聊些天下大勢。”
“國師與他聊了地府?”
“陛下放心,伏龍觀從不貪圖這些。既然凝聚地府是大勢所趨,他們就算不會助其一臂之力,也不會違抗天道民心。”國師說道,“何況地府輪回一說就連孩童也知道了,他們若真有什么想法,也不差貧道這一番閑談。”
“那位又是怎么看?”
“似乎只想作看客。”
“既然國師能與之會談,朕能否請他到宮中一敘?”
“貧道也不知他住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