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還遇到了正在買米的女俠。
兩人打了招呼,便各自忙去。
婦人的家同樣在西城,不過離得挺遠,走過去也要大半個時辰。
宋游一邊走一邊詢問婦人。
知曉她家的男主人是一名游散園丁,長京城內有些貴人宅中不養園丁,尋常家丁仆人手藝又不好,就專門請他這種人去打理院中的花草。
那天晚上雖然回來得晚了一點,不過也沒闖宵禁,回來的時候也很好,不知怎的
城隍與香火
道人與貓原路返回。
經過一條無人的巷子時,貓兒才抬頭小聲問他:“那個人給了我們多少錢?”
“三十文錢。”
“多嗎?”
“不多。”
“少嗎?”
“不少。”
“能買什么?”
“能吃兩碗羊肉湯餅。”
“那好少!”
“不過如果是三花娘娘平常吃的那種小鯽魚,每天吃一條,可以吃很多天。”
“那好多!”
“……”
道人笑笑不說話。
道人知曉先辦事再收錢天然不利于議價,也知曉底層百姓也各有各的心思,有的或許淳樸一點,有的或許便有更多的小計較,不過這么一趟下來收取的錢財僅是收獲的一小部分,見識形形色色的人與不同的小心思,又何嘗不是一種收獲?
世事人心,亦是修行。
巷子走到一半,便聞到有香味。
是蔥油餅的味道。
這年頭也不知怎么回事,是很少吃到好的還是怎么,一個蔥油餅的路邊小攤,香氣好像隔一條街都能聞到,道人循著香味找過去,摸著懷里剛掙到的一小串銅錢,實在忍不住不買一個。
一個才兩文錢,大片的竹葉包著。
一口下去,噴香撲鼻。
路上遇到挑著魚進城來賣的魚叟,也不忘買兩條鯽魚,二指多寬,長京人不把魚當肉,這么兩條小鯽魚也才收他兩文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