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販說什么,聽不清。
李大官人只努力辨別了一把方向,便往自己的家中走。
眼下要緊的,是去還債,去請(qǐng)罪。
平日里欠下的每一筆款項(xiàng)、欺凌過的每一個(gè)人、做過的每一件錯(cuò)事。
尤其那城外的尼姑庵。
李大官人覺得,那尼姑庵對(duì)那道人有收留之恩,那道人之所以沒有把自己的嘴永遠(yuǎn)封上,還花了這一顆“不虧心”,除了讓自己向善,恐怕也有讓自己活著還債的意思。最先要還的,當(dāng)然便是那尼姑庵的債。
……
那先生當(dāng)真是有本事的。
店家跟著那李大官人出去走了一遭,自然是為了看熱鬧,也確實(shí)看到了熱鬧。
見那李大官人痛苦不已,生不如死,對(duì)于被他欺凌過的窮苦人家來說,怕是比殺了他都開心。店家不算窮苦人家,也沒被他欺凌過,最多在別地遭那人惡心過幾回,卻也看得爽快。
見他還了菜農(nóng)的錢,又叫別的債主都去家中清賬,不知那先生是怎么威脅的,店家想來,卻也總歸算一件好事。
只是人心似海,本性難改,那先生又不是一直在南畫不走,時(shí)間一長,那人可能一直保持下去?等他回過神來,該不會(huì)為難自己吧?
“……”
店家搖搖頭,也不多想。
能保持一刻,算是一刻的好,能保持一天,算是一天的好,能一直這樣下去,便是一直的好,多好少好,總比沒有好。
回到客棧時(shí),卻見那先生已經(jīng)將行囊都收拾好了,馬兒也帶出來了,正在店門口,把被袋往馬背上放。
有個(gè)小女童站在他身邊,手上拿著一把干草,喂給那馬兒吃。
“先生!走了?”
“是啊……”
宋游笑著對(duì)他說道:“在下已與令正說好。這幾日用的燈油也折算了,錢也退了,這就走了。”
“不多住幾日?”
“休息夠了。”
“這幾日住得可好?”
“好極了。”宋游瞄了眼旁邊小女童,“說來該謝謝店家指引,這里的布果然名不虛傳,店家推薦的蔣家三娘的手藝也真好。要說最好的,還是店家店里的湯餅,若有機(jī)會(huì),希望今生還能再回來吃一回。”
“那可就恭候大駕了。”
“店家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