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蜿蜒如蛇,盤繞在青綠的山間,一路彎彎繞繞,通往山上的道觀,即使這么多年了,也沒有被草木所侵占。
“三花娘娘有一句話說錯了。即使我們回到山上,即使不驅(qū)邪降魔,也是能有錢賺的。”宋游對三花娘娘說道,“只要道觀開著門,就會有附近的百姓香客前來上香,手里寬裕的,偶爾也會給一點香火錢,扔在箱子里。”
“真的嗎?”
“三花娘娘回想一下,我們一路走過的宮觀寺廟,不都是這樣嗎?”
“是哦!”
三花娘娘表情嚴肅,頓時想起,以前道士去宮觀寺廟借宿,就曾經(jīng)往宮觀寺廟的箱子里丟過錢。
當時她還曾想過,要是自己也有這么個箱子,平常不用去管它,里面自然就會來錢,越來越多,自己沒錢用的時候就去里面拿就是。簡直就像是一個放在河里的魚簍魚籠,一個放在山上的陷阱一樣。
“只是這樣的香火錢通常很少,只夠觀中道人們?nèi)粘I罨ㄤN用。”
“那怎樣才能變多呢!?”
“這是別人贈予的,是贈給神靈的,也是贈給開設宮觀寺廟的道人僧侶生活的,多少都是心意,不可貪多,不可強求,須得知足。”宋游對她說道“同時接了錢,就像是吃了山下百姓供奉的糧食一樣,若是有朝一日,山下百姓被妖魔所擾,求上門來,便須得下山相助。”
“知道的!”
這個道理三花娘娘再明白不過了。
“不過這種香火錢香油錢雖然不多,可勝在細水流長,我們不亂花的話,也夠用了。”宋游說著頓了頓,“但得有人來拜神,才會給香火錢,如果來了道觀的門沒有開,自然就給不了香火錢。我們想要香火錢,就得開門。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接了百姓的香火錢,就有義務給百姓提供拜神的場所,不能讓人家空跑一趟。這個道理三花娘娘應該也明白。”
“明白的!”
“只是三花娘娘也知道在下的,早晨總是起不來,本就懶惰,又要忙于修行……”
“三花娘娘會開門!”
“這怎么好意思呢?”
“沒事的!”
“那就再好不過了。”
道人語氣恭敬,邊走邊說。
心安久安之處
小路右邊有棵大樹,枝繁葉茂。
樹下有片平地,青草如絲。
宋游走到這里拄杖停了下來,轉(zhuǎn)身看著這棵大樹,面露思索。
隨即露出一個笑意。
片刻之后,道人繼續(xù)往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