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有趣。”宋游點頭問,“道友最后又是怎么擊敗它的呢?”
“……”
文平子剛趁空隙,也學著宋游,夾了一塊排骨下飯,只覺排骨上掛滿湯汁,沙沙的而香味濃郁,又有香料的味道,是他從未吃過的美食。
細品兩下,越品越香。
只是還沒來得及驚嘆,宋游便又發問了,于是連忙又將筷子放下,也加快咀嚼的動作,將之吞下去,這才嘆了一口氣。
“唉,實不相瞞,當初貧道請來天宮斗部神靈附體,雖能力勝于那位享樂神,恐怕也要負一些傷。”文平子說著話時瞇起眼睛,好似也陷入了對那晚的回憶當中,不過他說起來口氣倒是輕巧,“然而最后關頭,山上來了一名道友,正是那青云宮的道友。”
“道友慢慢說,吃飯為主,不要著急。”宋游也來了興趣。
“那享樂神一見那位道友,就愣住了,沒幾句話,他嘆了口氣,便不再反抗了,說任我發落。”文平子說道,“貧道念他本罪不至死,見這樣子又還有得救,便準備放他一馬。可惜貧道愿意放,被貧道請來下界的神官卻不愿意,一锏便將他打得魂魄飛出,肉身生機斷絕。”
“竟是這樣……”
宋游不免睜大眼睛,有些唏噓。
看來當年蛩山腳下,兩個本該毫無交集的生靈來到這蛩山腳下,在神廟中相處一年,情誼并不是假的。
隨即宋游吃了口菜,卻又問道:“那在下遇見的樵夫又是誰呢?”
“道友竟也遇到他了?”
“自然遇到了。”
“便是山下常常上山砍柴的樵夫了。常受享樂神的庇佑,那幾日剛剛病死,孤獨無依,竟連個收尸的人都沒有。”文平子說道,“貧道念及他修行屬實不易,便勸他悔過自新,令他暫借樵夫尸身,愿他還有一次機會。后來貧道在蛩山暗中守了半年,見他每日只砍柴打柴,回家之后也只學習道經和詩詞,身上邪氣日漸消散干凈,便也不再難為他。”
“道友慈悲。”
宋游微笑著說道。
旁邊一直吃飯、默不作聲的小女童聽聞,則是愣住了,抬頭把他們盯著。
宋游只是笑而不語——
樵夫本無文化,平常上山砍柴,也是謀個生計,就算聽了青云宮的道長念了一年詩詞經文,又怎么可能記得住那么多?
山上正有山泉潺潺流下,清冽可口,又哪來去山下神廟中討水喝的說法?
只是宋游在去蛩山之前,也打聽過這位享樂神,知曉他雖然犯錯,卻也沒有如安樂神那般吞吃活人、索取人祭。到了蛩山看見樵夫,也看出了一身干凈的享樂神。
于是上山發現當初那場斗法的贏家確是文平子,又下山言語試探,最終便離去了。
倒也不是說非得放過他,只是國師本是請文平子來處理享樂神,既然文平子都選擇放過了他,宋游也沒有必要揪著不放。
“道友既然遇見了他,也看出了其中玄妙,又為何放過他呢?”文平子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