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游自然是不會再特地回去看看。
如今老燕仙已不在栩州了,以前所熟識的走蛟觀的觀主也不知道還在不在,柳江大會倒是應該還會開,只是今年不開,開也不是現在,而且過去也不見得還能見到故人,便只剩下熟悉的山水——宋游應當還會再看一遍這些熟悉的山水,至少看一遍。至少在生命結束之前,是需要看看自己年輕時曾走過的路的,只是顯然不是現在。
“那我們去哪?”
“去尊者山吧。”宋游對三花娘娘說道,用手在地圖上畫著線,“慢慢過去,看看堯州的風土人情。”
“好的!”
“……”
道人笑了笑,篷然一聲,也合上了手上的書。
不覺已到落花時節。
前路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山無數,亂紅如雨。
……
明德九年夏,堯州協郡黃粱縣。
道人拄著一支竹杖,帶著滿身風塵,來到了這座偏遠小城,左右打量。身后一匹棗紅馬,既無韁繩也無馬鞍,卻默默跟在他的身后。
這座小城就在尊者山下,離尊者山也就數十里遠,天氣稍微好點,便能在城中看到那座高山了。
不過宋游并沒有在城中住宿,因為在半路上的時候他便找人問過路,說是尊者山下就有客棧,而且不少,住那里方便些。
尊者山大概是整個堯州和浪州最高的一座山了,連綿的幾百里山嶺天然便分開了堯州與浪州,尊者山又屹立在這山嶺之上,類似宛如擎天巨柱一樣的天柱山卻又像是一位站立不動的老翁,故名尊者山。
爬尊者山本身就要一整天,自然要先到山腳下住一夜。
于是宋游只是從黃粱縣穿過,做了一些補給,便趕在黃昏前來到了尊者山下,想趁著這兩天天氣好,先上山看看,下山后再來城中休整。
山下果然有幾間客棧,游人還不少。
宋游找了一間住下,向客棧的店家買了一碗雕胡飯,順便向他打聽尊者山的事情。
店家是在這里做游人生意的,不知回答過多少人類似的問題,幾乎宋游剛一發問,便全都說了出來:
“小店門口這條黃土路,客官看見了吧,明早趕早一些,出門往左走,順著這條路一直走,到前面會有人讓你交山稅,五十文錢,交了錢順著那條小路就可以上山了,馬驢騾子也可以上去,爬得快半下午就能到的,爬得不快,就得到晚上了。中途基本不用擔心走錯路,倒不是上山就只有這一條路,而是客官來的日子很對,只要走得早,一路上人多得很。”
“五十文的山稅?”
“是啊,名山嘛,尊者山,到山頂上炷香能沾福氣的,撿塊石頭回去都能鎮邪,五十文錢,不虧本。”店家說道,“再說,都是官府收的。”
“幼童又要多少錢呢?”
“多大的幼童?”
店家好奇的打量了眼道人,又左右看了看,并未看見任何幼童,只見到了一只仰頭目光炯炯的三花貓,不由疑惑地問:“先生不是獨自一人來的嗎?為何要問幼童。”
“大概這么高。”
宋游伸手比劃了一個高度。
“那都有半人多高了。”店家皺眉而搖頭,“那小的就不知曉了,遇到有良心的,興許就不收錢了,遇到沒有良心的,興許也收一半。先生若肯偷偷的塞十文錢到差人褲腰帶里,說不定也沒人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