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淵牽著年幼的張君寶一步一步走在山路上。
在這一段時間里面,他行走于紅塵,因為不愿意動用因果,也不肯擅用陰陽,故而只當做自己是個凡人,平凡生活,平凡行走,遇到風雨就避風避雨,遇到市集便隨人歡笑。
未曾動用因果,未曾動用天機。
只是率性自然,隨意而為。
山下紅塵,山間道觀,一名黑發道人牽著年幼孩童,行走于山中。
那一尾巨蛇自山巔之上游動而下,巨龜則是不緊不慢跟在后面。
有上山獵戶看到這一幕,心中震撼不已,如見了神怪志異的故事記錄真切發生在眼前,心中又是畏懼又是羨慕,人世間的紅塵煙火升騰起來,和夕陽連在一起,黑發道人低下頭溫和地和那個年少的孩子交流。
「師父,我們是要住在哪里」
「山上。」
「山上吃什么。」
「吃,有些山果靈泉。」
「若是不嫌棄的話,也有些陰陽二氣。」
道人開了個玩笑。
怎么可能讓這個孩子也吃了陰陽二氣呢
他無念無想,不去思考過去,也不執著于未來。
真武之名,由他而起。
然蕩魔二字。
卻是這個才五歲孩童才出現的的名號。
上山之后,或許是因為衛淵這么長的時間里面沒有回來,山上積累了許許多多的信箋,張君寶看到這些信箋簡直不像是凡俗之人所寫的,一個個都泛起流光,在虛空之中來回游動,如有靈性。
其中甚至于還有一只神俊的黃鶴,神采飛揚,遠遠不是尋常的白鶴所能夠比擬的,那般的氣度模樣,讓幼年張君寶看得目瞪口呆,尋思著自己能不能爬到這只黃鶴的背上,但是下一刻,旁邊拉著咱己手的師父忽而伸出手一招,那一只黃鶴便剎那之間分散,化作了一只紙鶴。
紙鶴竟也會振動翅膀然后落在衛淵手中。
讓張君寶眼睛都直了。
卻是來自于呂純陽的口信。
上面的文字已經沒有了原本的鋒芒畢露,而是凌厲收斂于鞘中,展現溫和。
在一番寒暄之后,便是苦惱的詢問。
「我等八人,已經在東海之畔,蓬萊之島上等待了數十年時間。」
「卻仍舊未曾看到渡海之機,不知道仙長可否明示,何時才是機會」
衛淵稍微卜算,卻仍舊未看到時機,只是搖頭,袖袍一掃,嗓音溫和:
「且去修行。」
卻在衛淵在遙遠時代的過去不緊不慢地生活,修行,雖然并不是主動去尋求因果,卻又被因果糾纏住,不得不積累出一日比一日更多因果的時候,在后世之時,龍虎山上,正在因為張若素肉身之變化而歡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