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漣漪緩緩激蕩開來,而后以一種玄妙的方式四下地擴散。
這是水面,是海面,下面可以看到一尾一尾的魚兒搖曳著離開,而遙遠的方向則是激蕩而起的波濤,而蕩開漣漪的中心,朝著上面升騰,最終蔓延到了一條絲線上。
有人在海上垂釣。
而后右手中的竹竿稍微用力,魚線被拽起,而后那一尾魚兒也就被釣起來。
「好!」
有人在旁邊喝彩。
而魚線釣起來的魚兒被抓在手里,那是一個須發(fā)皆白的老者,說是老者,但是臉上又看不到任何的皺紋,一雙眼睛明亮有神,像是年輕人一樣,一身道袍,一只青驢子在旁邊吃草。
是張若素。
亦或者說,張果老。
張若素嘆了口氣,看了看釣上來的魚兒,摘下來之后,又將其拋到了海里面,道:「好什么好啊,這樣的事情做了幾十年上百年,不管是誰都已經(jīng)能夠做得順手了吧」
他說的是實話。
所以方才開口喝采的藍采和也就只是微微一笑,不再言語。
道門真修,陸地真仙,自身的修為已經(jīng)走到了不能夠再進一步的程度,和天地契合,內(nèi)天地是外天地,不凝滯于物,境界已經(jīng)極高,但是人世間的靈氣不足,他們也不能夠隨意出手,否則的話容易讓自身靈氣消耗太大。
他們需要一個契機。
一個龐大精純的靈氣涌動流入此間世界的機會。
那時候,他們便可以一步踏出這一步。
那個過程,他們稱之為踏過仙門。
君子藏器于身,待機而動。
也因此,他們其實在各個地方留下了傳說,提點那些修道人自我內(nèi)蘊,不要過多的消耗,譬如說「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取人頭,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貨烏金混世流。
這所謂的未有天符至,才是關鍵妙處。
不過,雖說如此,但是此刻自身魂魄與天地冥冥合一,卻也可以做到壽數(shù)綿長,但是再如何地壽數(shù)綿長,等待著一個「契機「一直等待到了現(xiàn)在,卻也讓張若素等人有些心中煩悶。
漢鐘離雙腳踩在水里面,手中搖晃著蒲扇,感慨道:
「不過,那位所謂的渡海因果時機,什么時候才能夠來啊。」
「這要是再不來的話,外面時代都已經(jīng)變化了。」
「咱們已經(jīng)快要等過兩個朝代了,還沒有來。」
他們初見到那位的時候,方才是大宋年間,岳飛去世的時候,將呂純陽的轉世找到,而后帶著一起修行,數(shù)十年后,呂純陽轉世王重陽的修為終于抵達了陸地真仙,「羽化「而去,離開了全真道門,和他們一起修行八仙之陣。
一邊磨礪自身境界和配合,一邊就在這東海之畔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