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再來十串兒素雞,十串兒香菇,十串兒金針菇,金針菇上要小米辣,但是不要蒜蓉,然后再來二十串兒烤豆角,一份兒錫紙茄子,再來三個烤好的烤餅,撒上辣椒苗兒,切成小塊兒上上來。”
“對了,再來兩瓶兒小木屋果啤?!?/p>
“冰鎮的,冰鎮的?!?/p>
他掀起僧袍衣擺,跑過去提了兩瓶冰鎮的果啤,說是果啤,可其實只是加了啤酒花,沒有一丁點度數,圓覺順勢用手指就掰開了果啤上的瓶蓋,遞給衛淵一瓶,不好意思道:“這東西沒有度數,不算是酒水。”
衛淵玩笑一句,道:“沒有酒精度數,也被叫做果啤,所以就能喝?”
“把素齋做得像是肉菜一樣,那么算是破戒,還是沒有破戒?”
圓覺把衣擺放下來,雙手合十道:“施主要考考貧僧嗎?”
他想了想,道:“那得是要看,究竟是為了什么立下的戒律,禁止飲酒,是因為酒會亂性,迷了神志,所以不能飲酒;禁制吃肉,或者說,最初的戒律是不能吃不凈肉,就是說,不能為了自己想要吃去殺生,而不是說要禁止口腹之欲?!?/p>
“人生在世,處處都有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墜入執迷業障,當你看到有人不小心要摔下山,你肯定會拉住他,給他指一條正確的路,可有的人不聽,就只要以戒律禁止往那里走?!?/p>
“不允許因為自身的欲望去殺生,就能避免墜入殺業;”
“不去飲酒,便可避免迷了神志,亂掉心性?!?/p>
“其實僧人是要受持金錢戒,所以啊,真正的苦行僧人,是不被允許用手接觸金錢的,因為當他們知道金錢可以這么輕易地得來,心里就會生出心魔;不會允許單獨和女施主見面交談,也不能主動展露神通?!?/p>
“有的分宗,你可以拉著僧人要他給你講經說法,但是講完之后,他是不會受你的施舍的,因為他給你講經說法,并不是圖你給他的東西。”
“為什么叫做施主,施主,因為是人們愿意以善心來給些吃的,而不應當是捧著盒子來討要錢,這就不對了,不應該是以神通來迷惑人得到錢,更不能是用佛經智慧來換取錢?!?/p>
圓覺嘆息一聲,道:“佛徒行走于苦修之路,如同走在懸空之橋,有八面來風,何時安如大地,八風不動,才能維持一顆佛心,說到底,規矩也只是外物的束縛,先輩們苦苦思索,把那些會導致你走錯路的地方給堵住,逼著你去走正道。”
“什么時候真正的領悟了戒律的內核,那么反倒沒有所謂戒律不戒律了,最終看山還是山,這樣的境界是很高的,在儒門,就是傳說中的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所以說……”
僧人咬了一塊完全沒有魚肉成分的魚豆腐,并且在心里無比誠摯地感謝這東西廉價到舍不得加入一點點的魚肉,含含糊糊地道:“所以說,我越來越覺得,其實各家各派的那些前輩們,走的路最后會走到最后一步,殊途同歸。”
“那個境界,在佛門叫做是覺者,在儒家就是圣人,墨家是巨子,道家可能就是天師吧,道理是永遠都在的,永遠會有人發現它們,然后用語言描述出來,但是這不代表著是這些先賢創造了這樣的境界?!?/p>
“他們用語言描述出來,只是為了傳授給普通人?!?/p>
“所以那幫佛敵糊弄普通人說,供養僧人有大功德,因為能把智慧和佛法保留下來,我可去你的吧!”
“佛法就在那里,有沒有這個被供養的和尚都不會消失,再說了你知道佛法在這里,你倒是來取啊!眼睜睜看著有錢不花,誰都知道,那是有點傻了;可知道佛法是好東西,你自己不思考思考,還花錢讓腦滿腸肥的和尚給你看著,這就是功德?”
“你也不學,他也不學,敲敲木魚,念念佛經,那玩意就保留下了?”
圓覺嘆了口氣,一只手握著酒瓶子,仰脖灌了一大口,滿臉遺憾,大有當代魯智深的氣魄,可惜酒瓶里面是果啤,或者說準確點,應該是水果味汽水,衛淵和圓覺吃了些東西,圓覺摸了摸肚皮,不好意思道:
“一直都聽貧僧在說,施主你叫我出來,是有事要我幫忙么?”
衛淵按了按眉心,無聲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