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悚然一驚,道:“妖魔?”
“這么危險?”
少年僧人微笑道:
“密宗有白骨觀,觀想塵世中人皆是白骨,他們當中極端的那一批,會認為諸相皆空,一切有色眾生眾相,最終都會變化做空,世界天地就像是海洋一樣,而我們的人間只是上面浮現的一個水泡,須臾散去。”
“所以,他們會認為塵世皆空,可以無所拘束,隨心而動。”
“無論殺戮,施暴,放到歲月之上俯瞰皆是空,夢幻泡影之中的夢幻,哪怕是做惡事,他們的心境也會凝聚,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是錯的,而佛法最終是修行本性,誤打誤撞,卻也沒什么錯。”
“而密宗僧人中,也有肉身布施男女的菩薩。”
“曾有一水性楊花的女子,年紀輕輕就染病死去,只有和她有染的男子給她立了一座孤墳,無人去管,卻有老僧祭拜她,說她以肉身布施孤苦男子,解脫苦海,現在功德圓滿,離開塵世,是為肉身布施菩薩。”
那男子嚇得面色蒼白得離去。
身穿黑衣的少年僧人喝了口粥,面容祥和。
背后有人道:“你在說謊。”
如果是衛淵在,就能認出開口的是把唐順之的筆送他的那位憨厚漁民方封,方封冷笑道:“當年的高僧,現在說謊都不眨眼了嗎?”
道衍語氣沒有半分波動。
“貧僧剛剛說話的時候,是閉著眼睛的。”
方封額角抽了抽。
他們兩個算是有仇的。
若是往上數起來,現代雕玉之祖,大明的陸子岡是太倉府人,年少的時候在海邊長大,刻玉的手法是從方封這防風氏人手里學走的,后來功成名就,《太倉府志》記錄,陸子岡者,用刀刻玉,子岡死,技亦不傳,就是防風氏的手法。
但是同樣的。
《蘇州地方志》記錄,陸子岡,年未六十,忽有方外之意,為僧治平寺十余年,不入城市,亦奇人也。
這就是他和道衍之間的恩怨。
好好一個弟子被拐帶得到了佛門,結果連防風氏的刻玉手法都沒能傳下去,如果不是要守著共工,方封覺得自己一定會用砸玉的錘子砸爛這和尚的光頭。
道衍是循著感應之中,當年名叫淵的大夫的軌跡,一路前來。
卻沒有想到會來到東海,見到這位‘故人’。
嗓音平淡道:“不能說密宗這種勇猛精進的方法絕對沒有可取之處,但是以極端直接的方式去踐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必然會導致,有大量人把持不住內心,以內墜入魔道。”
“勸一個救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