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確如他所想的一樣。
陸時羨拿到的項目指標原本是屬于燕大的某位助理教授。
聽聞自己申請的項目被否了,頓時火冒三丈。
鬧到了校項目處之后,知道有徐院士的影子后才偃旗息鼓。
聽說后來又歡天喜地的走了,也不知道達成了什么協議。
但陸時羨已經不太關心了。
燕京大學,項目辦辦公室。
“彭老師,這下東西應該都齊全了吧?補助資金大概什么時候能夠到賬?”陸時羨將手里一大盒子東子遞交給他。
這些天他一直在為項目落實到位跑手續。
因為陸時羨博士在讀,暫時達不到在讀研究生不得申請當年燕京市青年基金項目的具體要求。
但好在這個制度存在一個后門,正在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且符合其他所有規定條件的學生,經過導師同意可以通過其依托單位申請。
因此燕京科學基金會那邊又需要他提供導師的推薦信。
這還不算完,燕京市青年基金會又需要他提供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或者其他從事基礎研究的經歷。
于是陸時羨又不厭其煩地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找過來,證明自己有相關經歷,符合補助條件。
這位彭老師名叫彭志,對陸時羨的態度一直不錯。
他接過盒子,一邊檢查有無遺漏,一邊解釋道:“陸同學,我這邊一直在努力和燕京青年基金會的人對接,這是他們那邊的硬性條件,我也沒辦法。”
陸時羨自然不會傻到心里有什么說什么,倒是表現的很理解:“沒事兒,走流程嘛!我懂得!”
彭志從盒子里取出準備好的材料,除了本科及碩士學位證和畢業證之外,再就是各種期刊的復印本。
他隨便打開一本,突然發現似乎這期刊名字似乎有點熟悉。
《cell》、《cell》、《cell》、《naturecellbiology》、《cheistrybiology》
彭志既不會科研也不管教學,他是專門負責管理燕大科研項目的專職老師。
但作為科研相關從業人員,這些期刊的意義他還是在行的。
現在他驟然發現,里面最次的居然也是國字頭核心期刊《華國水稻科學》。
這
原來他還在思考一向鐵面無私的徐志鴻老教授,怎么會突然幫一個學生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