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尚有二百白駝兵,暫時駐留中陽鎮,負責保護黃月英和夏侯真。不過曹朋在離開中陽鎮的時候,也帶走了幾十名中陽鎮的青年。其中,陳式作為牙將,和曹朋一同前往舞陰。
陳式常年在中陽山狩獵,身手矯捷,力大過人。
同時,他對舞陰縣的情況非常熟悉,可以給予曹朋極大的幫助。
與黃月英二女依依不舍的道別,曹朋率領車馬,直奔舞陰縣而來。當天將晚時,車馬抵達舞陰縣城外。
賈詡沒有出面迎接。
不過作為舞陰縣縣令的呂常,率領舞陰大小吏員,以及本地縉紳,在舞陰十里外的接官亭中,迎接曹朋的到來。
賈詡,豫州刺史,太中大夫,都亭候。
而曹朋呢,卻只是南陽郡太守,領沔水校尉,武亭侯。
除了爵位相等之外,曹朋的官職比之賈詡,相差甚多。自古以來,有賢君迎高士,卻沒有上官迎下官的說法。賈詡的官階遠比曹朋大,所以沒有出來迎接,也在情理中,曹朋并不奇怪。
呂常,南陽博望人,頗有聲名。
此前領雉縣長,夏侯惇兵敗宛城的時候,正是這呂常率本部兵馬,死死抵住了劉備軍的攻擊,才使得曹軍穩住了陣腳。賈詡接手之后,便把呂常從雉縣調到了舞陰,拜舞陰令一職。
雖說還是一縣主官,但品階上,卻有提升。
用賈詡的話說:元讓駐守南陽兩年,最大的政績,就是發掘了呂常這個人才……
由此可見,呂常確實不簡單。
曹朋在眾人簇擁下,行入舞陰縣。
別看他是舞陰縣人,可實際上,卻沒有來過舞陰。
或者說,曹朋的前身曾來過,可是自他重生以后,卻未曾進過舞陰縣的城門。
這舞陰縣的格局,和大多數縣城很很相似。面積雖然和滎陽縣差不多,城墻堅厚,顯然是經過精心修建。也不奇怪,建安二年,曹操兵敗宛城之后,就駐扎于舞陰。當時為了抵御張繡的攻擊,所以曹操下令重修舞陰縣城的城墻,同時將舞陰縣的面積,擴增了一倍有余。
整個舞陰縣,有人口七萬余人,是一個大縣。
縣城已五行格局而建,分為五個區域。正中央是縣廨所在,以及一應公房建筑。
西北角,是校場;西南角,則是市集……
東北是貧民區,而東南居住的大都是本地富戶,或者縉紳豪強。總之,這舞陰縣的格局很簡單,可以一目了然。曹朋一邊走,一邊聆聽著呂常的講解,同時在心里,對呂常暗自稱贊。
這呂常,倒也真是一個人才。
他的思路很清晰,講解的也非常流暢。
對于一些數據,更是張口就來,顯然是下過一番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