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滴詣,斜陽似火。
在夕陽的照映下,兩人的影子漸漸合在一處,再無半點間隙…………
第二天,曹朋帶著甘寧步鶯和復侯蘭三人,領精卒五十人,趕赴海陵縣。
從東陵亭到海陵縣,距離并不算太遠。不行約半天時間,便來到了海陵縣城外的兵營門前。
營盤的面積不大,大約有畝地的樣子。
一面火紅色大毒上,書“海陵精兵,四個大字。不過在陽光下,無力的低垂著,看上去死氣沉沉。
不過,營盤里的軍帳,錯落有致。
從外面看,雖顯得有些殘破,卻依然能感受到隱藏于其中的殺戈之意。
想當初,這支海陵精兵,曾保護整個淮南的鹽路不受襲擾。數(shù)十年的殺戈征戰(zhàn),其底蘊猶存。
甘寧忍不住贊道:“這屯將,倒是個有本事的人。”,步鶯說:“那王旭也算是一個將才,海陵廢置以后,他硬是帶著五百精兵,不靠州府的糧餉,硬生生撐到現(xiàn)在。你看整個廣陵郡,到處有水賊盜匪。偏偏這最偏遠的海陵,能太平無事。”,“他們靠什么為生?”,“公子,你說呢?”,曹朋聞聽,不由得笑了。
昨夜,他查閱過海陵縣的資料。
從表面上看來,海陵縣太平無事。可實際上,這支海陵精兵,就是海陵縣最大的盜匪集團。
想想看,一無糧餉,二無補給。
靠著一個只有一萬三千人的小縣城,這五百精卒,如何生存?
人常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當兵吃餉,沒餉為賊。這天經(jīng)地義,似乎也算不得什么奇事。東漢末年,特別是從黃巾起義之后,官匪合一的情況極為正常。打起旗號就是官軍”放下旗號就是盜賊。這樣的事情,官府同樣清楚,可是在大多數(shù)時候,他們也是無可奈何。
依稀,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眼前的海陵精兵,與當初在九女城時所遇到的義陽武卒何其相似?
但是不曉得,這海陵精兵能否和義陽武卒,相提并論。但不管怎樣,這支人馬,我要定了!
一支百戰(zhàn)精兵,可不容易找到。
曹朋看了一眼甘寧,忽而笑道:“甘大哥,我欲坐鎮(zhèn)中軍,卻無先鋒開路……”
甘寧聞聽,哈哈大笑:“公子欲尋先鋒,又有何難?甘寧不才,愿領十人,為公子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