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長得率沒錯,但如果長得讓別人感到自卑,那就是大錯特錯。
說話的人,年紀大約在二十二三,身長八尺,即不是那種魁梧壯碩,也非是單薄瘦弱。有時候,形容女人常用‘多一分則胖,少一分則瘦,。這句話用在來人的身上,同樣適合。
胖瘦恰到好處,姿容更是俊美。
臉頰的曲線很柔和,沒有刀削斧劈的棱角,但是讓人覺得很舒服。
一襲青衫,罩一件月白色禪衣,長發(fā)盤髻,覆一面方巾。步履中透著一股悠然的從容,顧盼間更顯傲然風姿。來人一出現(xiàn),令眾人頓時生出自卑的感受。茍衍等人也算得上美男子,可是和來人一比,卻明顯落了下風。和風卷衣袂,飄然若仙人,正是曹朋此時的感覺。
來人身后還跟著一個青年,也是相貌堂堂,衣著不俗。
這兩人一出現(xiàn),立刻搶了所有的風頭。
只一句話,令張昭頓時眉開眼笑。原因無他,只因這人一出現(xiàn),解決了他一樁天大的麻煩。
此次在太湖畔試探,張昭是有備而來。
本想要借此機會,給茍衍一個下馬威,而后到了吳縣,便可以占居上風。
哪知道,茍衍還沒有出手,茍衍的小書童就先行發(fā)難。那一闕七言,雖非時代的主流,卻頗有清遠高潔之氣。如果張昭不能夠迅速應對出來,這一次試探,反而會讓他丟了臉面。
要知道,曹朋現(xiàn)在的身份,只是個書僮。
張昭不免擔心,茍衍究竟是什么水準?
有道是盛名之下無虛士,茍衍既然有偌大的名聲,那必然是身懷絕學。
張昭,也不禁有些犯難如果想在接下來的交鋒中占居主動,張昭就必須要給以回應。
然則張昭學問雖好,文采也重,卻不是急智之人。
東漢末年,詩詞是小道,并不為人重視。一般是在流連于秦樓楚館之地時,消遣游戲的小玩意兒。很少有人在這方面,卻刻意鉆研。
東漢的文人,重經(jīng)典而勝于詩詞。這也和當時的文化風氣有關(guān),所以說不得好壞。漢以后,文人開始注重詩詞文學,還是從曹不登基之后。
所謂建安文風,正是由經(jīng)典開始向文學轉(zhuǎn)變的一個過程。
至少就目前而言,共人很少去關(guān)注詩詞變化。即便是張昭,一時間也想不出好的對應文章。
“公謹,你怎會在這里?”
張昭快步走向前,朝來人迎了過去。
茍衍一蹙眉,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而曹朋心頭則微微一動,‘公謹,?莫非是他嗎?
正猶豫間,來人已走上前不過,他舉手投足間,并沒有任何紈绔矜傲之色,而是恭恭敬敬朝著茍衍,搭手一揖到地。
“小徑周瑜,見過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