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闿愣了一下,疑惑的看著曹朋,等待他做出解釋。
曹朋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所謂義之所至,義所當然。仲尼一生寂寞,雖有三千弟子,卻不為富貴所動??梢哉f,他一輩子所做,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就好像他說的那樣,三千弟子中,可能只有顏回能夠理解他。除此之外,即便是曾參、子貢,誰又這能明白?
可是他還能謹守貧窮,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所以小子以為,仲尼做的學問,是為家國天下,為千秋萬代所做。沒有人理解,焉不寂寞?
仲尼在著春秋之后,曾說: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五百年,直至五百年后,太公撰寫史記,將仲尼列入世家;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先生,仲尼享受了五百年的寂寞而被人認可。人常說,得一知己,死而無憾。若仲尼有靈,知五百年后有人理解他,推崇他,算不算知己?算不算朋友?想必他九泉之下,也會開懷。”
濮陽闿,動容了
鄧稷也為之動容……
知己啊
濮陽闿突然仰天一嘆,“若仲尼有知,八百年后能有你這樣的知己,定然會更加高興吧?!?/p>
心里面,有一種說不清楚的情緒。
濮陽闿素以儒者而自豪,他精研韓詩,苦讀周禮,自認為是春秋大家。
哪知道,他讀了幾十年的春秋,才知道春秋和《論》,竟然要這樣研讀,才能夠真正理解。
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這又是一種何等的寂寞……孔仲尼,即便你有三千弟子,誰又能真真正正的了解你呢?
至少,我沒有做到。
“這‘人不知而不慍’……”
“夠了”
濮陽闿突然打斷了曹朋的話,站起身來。
他朝著曹朋拱手一揖,長出一口氣道:“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時至今日,我方真正明白。”
“先生……”
“友學,我有些累了,想回去休息一下。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說吧。”
說完,濮陽闿轉身就走了。
燈光下,那清癯的背影,顯得有些佝僂。
濮陽闿好像一下子變得蒼老許多,以往矯健的步伐,在這一刻,也變得有些蹣跚,好像失去了魂魄。
研讀了一輩子,到頭來卻發(fā)現,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孔仲尼。
如果說出這番話的人,是孔融、是鐘繇,是鄭玄,是……哪怕是鄧稷,濮陽闿都會覺得好受一些。偏偏,這些話出自于一個十四歲少年之口,這若不算通讀,誰還敢稱之為通讀《詩》《論》?
其實,放在后世那種文化baozha,貓狗都敢跑到電視上大放厥詞的時代,曹朋這番言語并無出奇之處。
說不定,他說完這些,還會被人一頓臭罵,一頓狂噴。
警校畢業(yè)時,曹朋在書攤上買了一本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一開始只是讀著有趣,后來發(fā)現,每一次讀罷,便會有一點感悟。為此,他翻爛了三本論語別裁,對立面的內容,印象深刻。東漢末年,書籍并不發(fā)達。雕版印刷還沒有出現,更不要說是活字印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