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混淆是非,曹操法度森嚴,此文之勝也;
袁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能以少克多,用兵如神,此武之勝。
故小子以為,曹操有此十勝,早晚必敗袁紹”
東漢末年時期,言論非常自由。
老百姓可以討論朝政,品評名士,而朝廷卻不會因此而治罪。
特別是名士之間,抨貶朝臣大員,可隨心所欲。那些被批評的人,若知道了還不能怪罪,更不能生氣,反而要登門求教,甚至表示自己的謝意。若肆意報復,則會被人說他氣度不夠,心xiong狹窄。
歷史上,在建安三年,袁紹挑釁曹操。
曹操當時對袁紹多多少少有些顧慮,于是他的謀士,時任軍師祭酒的郭嘉就上了這十勝十敗的條陳。
這三國群雄之中,如果說最為曹朋喜愛的謀士,并不是人盡皆知的諸葛孔明。
他最崇拜的是賈詡和郭嘉,也時常會為郭嘉壯志未酬身先死,而感到難過。郭嘉在歷史上留下的痕跡,并不算太多。而這十勝十敗,也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筆。
后世有磚家叫獸認為十勝十敗之說并非出自郭嘉手筆。但曹朋堅定的相信,這就是出自郭嘉。如今,他有意在龐季和司馬徽面前求名,而所談論的,恰恰是袁紹和曹操的比較,所以毫不猶豫的就拿了出來。
龐季和司馬徽,可說是面面相覷。
這十勝十敗之說,如黃鐘大呂一般,發人深省。
就連一旁文聘,也是連連點頭……不說別的,就憑這份見識,足以令他高看曹朋幾分。
“你是說,曹操必勝?”
一直保持沉默,站在龐季身邊的少年,突然開口問道。
曹朋毫不猶豫的點頭道:“正是。”
“若不勝呢?”
“啊?”
“我是說,如果曹操輸給了袁紹呢?”
少年的言語中,不免有一種斗氣的味道。
很顯然,曹朋這番話雖打動了龐季和司馬徽,卻沒有能真正的說服少年。
曹朋并沒有急于回答,在龐季和司馬徽的注視下,他沉吟片刻,抬起頭道:“若曹操敗,則蒼生受難?!?/p>
————————————————————————————————
兄弟們支持太給力了
一覺醒來,已經是新書第一。
老新感激不盡,拜謝,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