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陽鎮有多大?
如果按照官方的說法,共二百一十七戶人家,合計九百三十六口人。放在曹友學的年代里,這算不得什么。可是在曹朋生活的時代,二百一十七戶人家的小鎮,已經算得上一個大鎮子。
它背依中陽山,屬舞陰縣治下。
但又因為距離縣城較遠,所以并不太受重視。
瀙水從中陽山流出,經吳房縣(也就是今駐馬店市遂平縣)之后,注入汝水。
“爹,劉荊州是不是劉表?”
已更名為曹朋的曹友學,做出一副好奇的模樣,向曹汲求教。
在床上躺了十幾天,骨頭都躺得酥了。他實在不想再繼續躺著,于是不顧張氏的反對,開始下地走動。
曹朋的身子骨很羸弱,據說張氏懷他的時候,正逢戰亂,盜匪叢生。
有一次盜匪甚至攻至中陽鎮外,險些就攻進鎮子里。張氏受了驚嚇,也使得曹朋變成了早產兒。
而張氏更因為受驚嚇的緣故,絕了奶水。
這也使得曹朋從小就沒有食用過母乳,靠著粥水長大,所以這體質就比同齡人差了許多……
曹友學得到了曹朋的零星記憶,但卻沒什么大用處。
一個十三歲大的孩子,從未走出過中陽鎮半步,自然也不可能給曹友學留下太多的有用信息。他只知道,曹汲是一個鐵匠,技藝也不算太精湛。幫著人修補農具,打造些小物件還行,可若說到大物件,就力所不逮……亂世中,什么東西最值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兵器。
有好手藝的匠人,大都被當地諸侯所征辟。
而似曹汲這種二把刀的匠人,當然也就不那么受人看重。
但這樣也好,不去摻和那些腥風血雨,曹汲一家至今也算是平安無事。小小的中陽鎮,很平靜,也很閉塞。曹友學雖然隱隱約約猜到了自己所處的時代,可是又不能肯定。昨夜聽曹汲提到了劉荊州,于是。
以后每天保底會有六千字的更新,新的一年老新會努力,也請大家多支持。
收藏、推薦、點擊神馬的,老新最稀飯了……